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月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3年08月20日 19时05分 星期日
来自全面启动
俄罗斯官方确认,该国首颗月球探测器 Luna-25 坠毁在月球表面。Luna-25 此前试图在印度的 Chandrayaan 3 探测器之前成为首个在月球南极地区着陆的探测器。俄罗斯是在 8 月 11 日从位于远东的东方航天发射场发射了 Luna-25, 三天前它进入了绕月轨道,工程师此后一直发送指令点燃引擎纠正轨道,周六它发送了最新指令让探测器进入到预着陆轨道,准备提前一天着陆在月球南极。但周六莫斯科时间 14:10(11:10 UTC)的机动出现了问题,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 Roscosmos 通过其 Telegram 官方频道表示遭遇了紧急情况,称在莫斯科时间 14:57 与探测器失去联络。周日官方宣布探测器坠毁。

月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3年08月11日 16时39分 星期五
来自试刊号
俄罗斯从位于远东的东方航天发射场发射了该国首艘月球探测器 Luna-25,标志着自苏联 1976 年 Luna 24 样本取回任务以来首次重返月球。Luna-25 任务反反复复停顿了很长时间,它始于 1990 年代,一直受到了资金不足的困扰。俄罗斯曾先后与日本、印度和欧盟在 Luna-25 上展开合作,但都以失败告终。Luna-25 将尝试在 10-12 天后在月球南极着陆,在印度的 Chandrayaan 3 探测器之前成为首个在月球南极地区着陆的探测器。Luna-25 配备了机械手可以提取月球土壤样本。

月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3年07月17日 18时02分 星期一
来自神秘世界的人
今天的月球没有活跃的火山,但其表面之下仍然可能存在大量岩浆。科学家利用中国月球轨道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发现了一个热点。中国月球轨道探测器携带了微波仪器,这种仪器在绕地气象卫星上很常见,但在行星际探测器上很罕见,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因此能提供不同的月球视角,测量表面下最深 15 英尺的热流。位于月球背面的 Compton-Belkovich,热流最高达到了每平方米 180 毫瓦,是月背面高地平均热流的 20 倍,相当于表面下 6 英尺零下 23 摄氏度,比其它地方高大约 30 摄氏度。热点被认为来源于已凝固熔岩中的放射性元素。

月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3年07月14日 23时24分 星期五
来自总门谷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周五 09:05 UTC 在斯里赫里戈达岛(Sriharikota)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使用 LVM3-M4 火箭成功发射了 Chandrayaan-3(月船三号)探测器,将第二次尝试登陆月球表面。印度在 2019 年发射了月球探测器 Chandrayaan-2,它包含了一个轨道器、Vikram 着陆器和 Pragyan 漫游车,但着陆期间失去联络最终登陆失败。Chandrayaan-3 预计将在 8 月 5 日进入月球轨道,它将花费大约三周时间逐渐降低高度,直至进入 100 公里的圆形月球轨道。它由一个 1,726 公斤的 Vikram 着陆器和 26 公斤的 Pragyan 漫游车,以及 2,148 公斤的推进模块组成,这次不包含轨道器。着陆器预计将在 8 月 23 日尝试登陆月球南极。南极被认为富含水冰。如果成功登陆,印度将是继美国、苏联和中国之后第四个登陆月球的国家。

月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3年07月14日 22时43分 星期五
来自人猿泰山之结缘蚁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载人登月初步方案,计划 2030 年前实现登月开展科学探索。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总设计师张海联透露的初步方案是: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飞船和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其后,月面着陆器将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在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为完成这项任务,我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载人月球车等装备。

长城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3年05月29日 11时50分 星期一
来自王牌飞行员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 29 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在会上表示,近期,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前期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论证的基础上,已全面部署开展各项研制建设工作,包括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飞行产品,新建发射场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将于 5 月 30 日 9 时 31 分发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 、载荷专家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

月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3年05月08日 16时45分 星期一
来自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
玻璃不仅是重要的人造材料,更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天然物质。即使是在荒凉贫瘠的月球表面,仍然存在着由火山喷发、地质运动、陨石撞击等活动产生的丰富的玻璃物质。许多月球玻璃可以稳定存在亿万年,不仅可以像地球上的琥珀一样保存古老的月球物质,还记录着其形成时的环境信息,就像一帧帧的摄影快照一样记录着月球亿万年间的重要历史演化信息,是探索月球奥秘的重要材料。嫦娥五号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成功采集返回了迄今为止最高纬度、最为年轻的月壤样品,为揭示月球起源与演化、认识月球表面和空间环境、促进月球资源原位利用等提供了绝佳机遇,也为地外玻璃物质研究提供了宝贵样本。中科院研究团队发现月球表面存在着固、液、气多种转变路径的玻璃起源。月球表面频繁遭受的陨石及微陨石撞击导致的矿物熔化和快速冷却产生了各种形态的玻璃物质,包括旋转形状的玻璃珠(球状、椭球状、哑铃状等)、气孔构造的胶结质、流体形态的溅射物等。这些撞击起源的玻璃物质记录了月球表面从数千米到纳米的多尺度撞击事件,相关凝固玻璃的形态取决于撞击温度主导的玻璃形成液体的粘度,由此可反演陨石的撞击强度。

NASA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3年04月04日 14时12分 星期二
来自人猿泰山之世外帝国
NASA 公布了参与阿尔忒弥斯 2 号任务的四名宇航员名单:美国宇航员 Reid Wiseman(指挥官)、Victor Glover(飞行员)和 Christina Hammock Koch(任务专家),加拿大宇航员 Jeremy Hansen(任务专家)。他们将成为自 1972 年阿波罗 17 号任务以来首批重返月球的人类。阿尔忒弥斯任务始于 2017 年,2022 年 11 月发射了阿尔忒弥斯 1 号登月火箭,这次任务主要是测试,没有载人。阿尔忒弥斯 2 号最早将在 2025 年 12 月发射,主要是绕月飞行,并不会登陆。

月球
1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3年01月31日 22时56分 星期二
来自彗星来临
未来月球定居点使用的导航系统需要本地原子钟,科学家正在讨论月球时间如何制定。月球有着与地球不同的引力场,时钟的滴答速度不同。月球官方时间有可能是基于设计与地球 UTC 时间同步的时钟系统,或者独立于地球时间。全球航天机构和学术机构的代表于 2022 年 11 月在欧洲航天局位于荷兰 Noordwijk 的欧洲空间研究和技术中心召开会议,开始起草如何定义月球时间。如果不尽快制定月球时间,各国宇航局和私人公司可能会制定自己的时间标准。月球时间最迫切的需求来自于月球导航系统计划,它类似于实现地球精确位置跟踪的 GPS 等导航系统。航天机构计划在 2030 年左右发射月球导航系统。目前的月球任务都是通过在预定时间给地球上的大型天线发射无线电信号去确定位置。但随着计划中的月球任务数量大幅增长,现有资源已经满足不了要求。

月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2年12月29日 19时43分 星期四
来自穿越黑暗之门
韩国月球轨道探测器“Danuri”号(Korea Pathfinder Lunar Orbiter) 27 日进入预定的绕月飞行轨道。“Danuri”号于今年 8 月 5 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26 日上午 11 时 6 分许开始执行最后一次变轨任务,并于次日被确认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它目前在距离月表 100±30 公里的轨道上以约 2 小时的周期公转。“Danuri”号即将开始测试搭载的各类系统和装备,执行探月任务。它搭载研究院研制的高分辨率相机,该相机将以最高 2.5 米的分辨率拍摄月表。它还搭载广角偏振相机和伽马射线光谱仪,这些装备将用于探测月球地下资源。它还将用偏光镜拍摄月球背面。

月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2年12月12日 16时43分 星期一
来自影舞
SpaceX 于 12 月 11 日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了携带阿联酋漫游车的日本商业月球登陆器 Hakuto-R。如果一切顺利 Hakuto-R 将于明年春天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火箭除了运送 Hakuto-R 外,还搭载了 NASA 的一个小型月球探测器 Lunar Flashlight,它将沿着自己的路线前往月球,它的主要任务是搜寻月球南极陨石坑中的冰水,NASA 未来 Artemis 任务的基地就选在南极。Hakuto-R 如果成功的话,将是第一个抵达月球的商业着陆器。

月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2年12月12日 13时17分 星期一
来自主宰世界的人
NASA 猎户座(Orion)飞船于周日 9:40 a.m. PST 穿过大气层,溅落在太平洋,结束 Artemis I 绕月飞行测试任务。NASA 是在 11 月 16 日发射了猎户座月球飞船,11 月 22 日飞船抵达了月球,执行为期三周的绕月飞行。这次任务中猎户座飞船主要是测试系统,为载人任务的 Artemis II 做准备。在整个任务期间,猎户座完成了两次月球近距离飞行,最近距离月球表面 80 英里。虽然发射时间因不同的问题而一波三折,但 NASA 表示之后整个任务非常顺利。

月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2年12月09日 22时38分 星期五
来自电动新世纪
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是 SpaceX 月球火箭 Big Falcon Rocket (BFR)绕月飞行任务 dearMoon 的首位乘客,他为其月球之旅挑选出了 8 位艺术家。他此前曾计划将其中一个座位留给女伴,并公开发起了征寻女伴的活动,在受到批评之后取消了活动。这 8 位艺术家分别是:Steve Aoki、YouTube 频道 Everyday Astronaut 主播 Tim Dodd、编舞家 Yemi A.D、摄影师 Karim Iliya、摄影师 Rhiannon Adam、电影制作人 Brendan Hall、印度演员 Dev Joshi、韩国说唱歌手 T.O.P.,以及两位后备成员舞蹈家 Miyu 和滑雪板运动员 Kaitlyn Farrington。

月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2年12月05日 18时28分 星期一
来自盲点
3D 打印建筑公司 ICON 从 NASA 获得了一份价值 5720 万美元的合同,研发在月球表面建造基础设施如着陆场、公路和住宅的 3D 打印机。打印机将使用月球本地的材料如月尘和月石。从地球向月球运送原材料是非常昂贵的,其费用将是天文数字,因此在月球上建造基地之类的设施需要尽可能利用月球上存在的材料。ICON 研发的月球打印机被称为 Olympus,其外表看似是一个携带起重机的巨大机械蜘蛛,它将通过商业着陆器送到月球,自己行驶到目的地动工建设。

月球
faif(889)
发表于2022年11月24日 17时10分 星期四
来自魔法生活
白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了美国的地月科技新战略,阐述了未来地月探索的目标,其中包括在月球背面展开天文观测,在月球表面开采资源和发展技术,减轻未来火星任务的难度。如果美国的目标实现,那么月球轨道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卫星,出现月球 GPS 导航系统和人类空间站,空间站将作为登月前的休息站。人类可能会在月球南极建立永久性地面站,宇航员可能每半年轮换驻扎。如果按照 NASA 的计划,月球表面还可能出现核电站和月球互联网。美国政府估计,未来十年地月空间的人类活动水平将超过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总和。

月球
WinterIsComing(31822)
发表于2022年11月22日 18时13分 星期二
来自夜焰
NASA 宣布 Artemis I 任务第六天,登月火箭 Space Launch System(SLS)发射的猎户座飞船抵达了月球,执行了进入绕月轨道的第一次点火机动。11 月 21 日 6:57 a.m 飞船以最近距离 81 英里掠过了月球表面,之后飞行经过了一系列阿波罗任务的地点。飞船从月球上空拍摄了面向地球的照片,地球显示为一个蓝色椭圆形。这次任务中猎户座飞船主要是测试系统,为载人任务的 Artemis II 做准备。飞船预计将于 12 月 11 日溅落在加州附近的太平洋上。

月球
WinterIsComing(31822)
发表于2022年11月07日 17时01分 星期一
来自空中城堡
明天将有月全食,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可观看到。月食的半影阶段开始于 11 月 8 日北京时间 16:02(GMT时间08:02)。这个阶段是肉眼看不到的。月食的偏食阶段开始于北京时间 17:09(GMT时间09:09)。可以开始观察。在这个阶段,月亮的一部分看起来变暗了,因为它被地球的本影覆盖了。全食阶段开始于北京时间18:16。此时,月亮变成红色,完全被地球的本影覆盖。由于它的颜色,月全食被称为血月。北京时间 19:41,全食阶段结束,偏食阶段又开始。半影阶段再次开始在北京时间20:49;从那时起,肉眼就看不到月食了。

月球
WinterIsComing(31822)
发表于2022年10月14日 18时22分 星期五
来自水刀子
阿波罗任务发现月球每年都在以 3.8 厘米的距离远离地球。如果按月球目前的远离速度向前追溯,最终会推断出,地球和月球大约在 15 亿年前曾在一起。然而月球是在大约 45 亿年前形成的,这意味着月球目前远离的速度远比过去要快。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和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可揭示月球逐渐“远去”的长期历史。这并非来自对月球本身的研究,而是来自于读取地球上古老岩层中的信号。研究报告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研究人员发现,24.6 亿年前的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 6 万公里。
月球
WinterIsComing(31822)
发表于2022年10月10日 16时52分 星期一
来自伊甸
根据发表在《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PDF),模拟显示月球可能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一个广泛接受的假说认为,月球是由地球与火星大小的行星忒伊亚(Theia)相撞形成,这次巨大的撞击可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碎片地带,该地带历经数千年慢慢形成了月球。但最新研究认为,月球的形成可能只花了几个小时。模拟显示,月球由被抛出的地球碎块和忒伊亚碎片在几个小时内形成,这就提出了月球一次形成理论。该理论可为月球的显著特征,如宽阔且倾斜的运行轨道、部分熔化的内核及纤薄的外壳提供清晰且简洁的解释。
月球
WinterIsComing(31822)
发表于2022年10月09日 23时11分 星期日
来自太空仙女
小行星撞击是人类文明未来面临的潜在灾难之一。地球上记录有约 200 次大型撞击事件,直径数千米的小行星撞击足以造成生物大灭绝。地球形成 45 亿年以来撞击通量呈指数下降。那么,地月系统小行星撞击频率是否一直平稳衰减?数量众多的近地小行星是否可能导致未来撞击事件突然增加?嫦娥五号返回的月壤样品是寻找相关答案的最佳研究对象。中外学者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将月壤中的玻璃球粒与附近撞击坑相关联,证实月球 20 亿年以来撞击频率随着时间变化。研究报告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值得注意的是,嫦娥五号月壤中撞击玻璃球粒年龄与小行星带内多组撞击事件年龄相同,其中一个年龄与恐龙灭绝事件相吻合,代表当时撞击频率突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