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Solidot 公告
投 票
热门评论
- 先能过了小米高考再说 (1 points, 一般) by ooxx 在 2025年01月06日15时4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小米修改了引导程序解锁政策
- (1 points, 一般) by 18611782246 在 2024年12月18日18时06分 星期三 评论到 司机死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较低
- BaD kEyBoArD: eXtRa SpAcE (1 points, 一般) by lot 在 2024年12月11日04时10分 星期三 评论到 高温环境可能加速衰老
- BaD kEyBoArD: tYpO (1 points, 一般) by lot 在 2024年12月11日04时09分 星期三 评论到 Goolge 宣布了新量子芯片 Willow
- 喵喵喵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733326472 在 2024年12月04日23时35分 星期三 评论到 澳大利亚面临太阳能供大于求
- 懂了 这就去安装刺客信条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4年11月27日19时36分 星期三 评论到 微软临时阻止安装刺客信条等育碧游戏的 PC 更新 Windows 11 24H2
- 为了逃避一年多兵役要坐一年牢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4年11月27日19时34分 星期三 评论到 韩国法院判处一名故意增肥以逃避兵役的男子缓刑
- 是否改进质量我不知道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4年11月25日20时4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GitHub 称 Copilot 改进了代码质量
- Linus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4年11月25日20时41分 星期一 评论到 Linux 6.13 将拒绝所有来自 bcachefs 作者的合并请求
- 2100年100% (1 points, 一般) by 18611782246 在 2024年11月21日16时30分 星期四 评论到 中国提高了半导体自给率
对蛇类来说,恐龙灭绝是个好消息。一项新研究发现,在白垩纪-古近纪(Cretaceous–Paleogene)大灭绝后,蛇类生物多样性开始增加。那次事件就是 6600 万年前一颗巨大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大灭绝。这颗小行星导致了大约 75% 的物种和所有非鸟恐龙灭绝。
但这次撞击给原始蛇类带来了繁衍的机会和空间,而它们也确实抓住了这些机会。目前世界现存约 4,000 种细长无腿爬行类动物。为了揭示这一演化,一组研究人员研究了现有蛇类的饮食,希望能一窥过去。论文合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后研究员 Michael Grundler 对 Ars 表示:“在 K-Pg 灭绝之后,蛇类才开始出现这种大规模的生态爆炸。”
然而蛇类的化石很难寻得。很难发现任何大型蛇类的化石,因为它们的身体关节松散,并且容易破碎。Grundler 表示:“它们在化石记录中非常罕见。当我们在化石记录中看到它们时,通常只是一小块椎骨,一般没有真正的头骨,所以我们无法了解它们的生态。”他表示:“它们不像大型哺乳动物或者大型恐龙一样,有四肢而且骨骼非常坚固。对于蛇类,你只能找到脆弱的椎骨……它们的头骨也很松散。”
但这次撞击给原始蛇类带来了繁衍的机会和空间,而它们也确实抓住了这些机会。目前世界现存约 4,000 种细长无腿爬行类动物。为了揭示这一演化,一组研究人员研究了现有蛇类的饮食,希望能一窥过去。论文合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后研究员 Michael Grundler 对 Ars 表示:“在 K-Pg 灭绝之后,蛇类才开始出现这种大规模的生态爆炸。”
然而蛇类的化石很难寻得。很难发现任何大型蛇类的化石,因为它们的身体关节松散,并且容易破碎。Grundler 表示:“它们在化石记录中非常罕见。当我们在化石记录中看到它们时,通常只是一小块椎骨,一般没有真正的头骨,所以我们无法了解它们的生态。”他表示:“它们不像大型哺乳动物或者大型恐龙一样,有四肢而且骨骼非常坚固。对于蛇类,你只能找到脆弱的椎骨……它们的头骨也很松散。”
在不断升级的危机中,无限清洁能源成了一个梦想——或者是白日梦。
假设你投身于开发出一种无碳的方式,只需要一杯燃料,就能为家庭供电一整年甚至多年,你觉得很有把握一定能成功。让我们假设你没有疯。这种描述适用于很多在核聚变领域工作的物理学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将物质加热到比太阳中心还高的温度,热到将原子基本上融化成了带电粒子云(等离子体);他们做到了。他们必须构思并建造出可容纳等离子体的容器;他们也做到了——利用强磁场制造出“瓶子”。当“磁瓶”泄露的时候——如科学家解释的,想用“磁瓶”容纳等离子体就像是试图用麻线包裹果冻一样——他们又不得不设计更巧妙的解决方案,而他们又一次做到了。几十年来,为了追求核聚变,科学家和工程师建造巨大的金属“甜甜圈”和 Gehryesque 扭曲线圈,他们用激光“压紧”等离子体,在车库里建造了聚变装置。三十六年来,他们一直在普罗旺斯规划并建造一个实验性的聚变装置。然而商业上可行的核聚变能源仍然距离遥远。
正如白皇后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对爱丽丝所说的,“今天永远没有果酱,明天永远有果酱。”随着气候危机的不断加速,捉摸不定的核聚变不仅是让人发狂这么简单。每一年,太阳能都在变得更加高效,也更加实惠,但它无法持续,而且仍然要依赖燃气发电厂进行配送。风力发电也是如此。常规核电的缺点众所周知。碳捕捉就像是针对大气的“牙刷”,但是在你捕捉了一两吨碳之后,就无处安放了。所有这些工具都广泛地出现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等团体制定的脱碳计划之中,但是根据这些计划,即使是综合使用,这些工具也是不够的。核聚变仍然是伟大的清洁能源梦想——或者说是白日梦(这取决于你的谈话对象是谁)。理论上,核聚变不存在稀缺性的问题;我们的星球上有足够的聚变燃料——重氢和锂,它们存在于海水之中,足够使用三千万年。
核聚变不需要电池的重大进步,它可以按需提供,也不会导致下一个福岛的出现,而且它也不会太昂贵——如果我们能弄清楚所有的“细节”的话。(我曾经听说过一个笑话,核聚变存在着“难度守恒定律”,即:当一个问题被解决了,就会出现一个同等难度的新问题来取代它。)细节极其复杂,多年来,试图弄清楚这些细节的人一直在处理自己的匮乏问题——资金的匮乏和信仰的匮乏。到目前为止,核聚变在绿色新政中还没有立足之地。1976 年,美国能源研究与发展署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预测核聚变能够以多快的速度成为现实,他们认为这取决于在该领域投入了多少资金。以今日的美元计算,每年投入 90 亿美元——该研究将其称为“最大有效努力”——预计将于 1990 年实现核聚变能源。如果投入的规模下降到了每年约 10 亿美元,该研究预计这将导致“核聚变永无可能”。英国物理学家 Steven Cowley 对我说:“这取决于投入的钱……如果这已经接近于你能投入的最大金额,那就只能是永远无法实现。”
正如白皇后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对爱丽丝所说的,“今天永远没有果酱,明天永远有果酱。”随着气候危机的不断加速,捉摸不定的核聚变不仅是让人发狂这么简单。每一年,太阳能都在变得更加高效,也更加实惠,但它无法持续,而且仍然要依赖燃气发电厂进行配送。风力发电也是如此。常规核电的缺点众所周知。碳捕捉就像是针对大气的“牙刷”,但是在你捕捉了一两吨碳之后,就无处安放了。所有这些工具都广泛地出现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等团体制定的脱碳计划之中,但是根据这些计划,即使是综合使用,这些工具也是不够的。核聚变仍然是伟大的清洁能源梦想——或者说是白日梦(这取决于你的谈话对象是谁)。理论上,核聚变不存在稀缺性的问题;我们的星球上有足够的聚变燃料——重氢和锂,它们存在于海水之中,足够使用三千万年。
核聚变不需要电池的重大进步,它可以按需提供,也不会导致下一个福岛的出现,而且它也不会太昂贵——如果我们能弄清楚所有的“细节”的话。(我曾经听说过一个笑话,核聚变存在着“难度守恒定律”,即:当一个问题被解决了,就会出现一个同等难度的新问题来取代它。)细节极其复杂,多年来,试图弄清楚这些细节的人一直在处理自己的匮乏问题——资金的匮乏和信仰的匮乏。到目前为止,核聚变在绿色新政中还没有立足之地。1976 年,美国能源研究与发展署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预测核聚变能够以多快的速度成为现实,他们认为这取决于在该领域投入了多少资金。以今日的美元计算,每年投入 90 亿美元——该研究将其称为“最大有效努力”——预计将于 1990 年实现核聚变能源。如果投入的规模下降到了每年约 10 亿美元,该研究预计这将导致“核聚变永无可能”。英国物理学家 Steven Cowley 对我说:“这取决于投入的钱……如果这已经接近于你能投入的最大金额,那就只能是永远无法实现。”
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一篇论文显示,地球失去了部分光。气候变化和自然气候的转变可能磨损了我们的星球(研究人员表示有关联但不知是否因果)。
这项研究针对的是地球反照光(Earthshine),或者说地球反射的光投在月球表面的微弱光。地球光又名达芬奇光(Da Vinci Glow),达芬奇是第一个正式用文字描述过地球反照的人。自达芬奇 500 年前有关地球光的文字描述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论文的新发现则利用了 Big Bear 太阳天文台收集的二十年地球光数据,它在观察月球时用到一种特殊望远镜。观测地球光的最佳时间是在上弦月或下弦月。在这段时间观察月球,除了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那一片外,还能看到月球的微弱轮廓。该模糊轮廓就是由地球光导致的,是我地球反射太阳光造成的。
Big Bear 可以测量 40% 地球区域的地球光,这些区域横跨太平洋和北美的部分地区。通过对 1998 年至 2017 年期间大约 800 个夜晚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地球光出现了小幅但明显的下降。年与年的同期比较的存在一些变化,论文指出这些变化“相当微弱,时间序列里的长期下降是主导”。科学家利用卫星数据对导致地球光变暗淡的原因进行了估量。陆地、冰、云和开放海洋的反射率各不相同,对地球光的贡献也不同。(不同表面的反射率又名反照率(Albedo)。)结果指出,热带太平洋地区云层的消失是导致地球光变暗的罪魁祸首。新泽西理工学院的研究员、论文主要作者 Philip Goode 表示,“我们分析了过去三年的数据,反照率的下降令我们感到惊讶,过去 17 年的反照率几乎是平的。”
这项研究针对的是地球反照光(Earthshine),或者说地球反射的光投在月球表面的微弱光。地球光又名达芬奇光(Da Vinci Glow),达芬奇是第一个正式用文字描述过地球反照的人。自达芬奇 500 年前有关地球光的文字描述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论文的新发现则利用了 Big Bear 太阳天文台收集的二十年地球光数据,它在观察月球时用到一种特殊望远镜。观测地球光的最佳时间是在上弦月或下弦月。在这段时间观察月球,除了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那一片外,还能看到月球的微弱轮廓。该模糊轮廓就是由地球光导致的,是我地球反射太阳光造成的。
Big Bear 可以测量 40% 地球区域的地球光,这些区域横跨太平洋和北美的部分地区。通过对 1998 年至 2017 年期间大约 800 个夜晚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地球光出现了小幅但明显的下降。年与年的同期比较的存在一些变化,论文指出这些变化“相当微弱,时间序列里的长期下降是主导”。科学家利用卫星数据对导致地球光变暗淡的原因进行了估量。陆地、冰、云和开放海洋的反射率各不相同,对地球光的贡献也不同。(不同表面的反射率又名反照率(Albedo)。)结果指出,热带太平洋地区云层的消失是导致地球光变暗的罪魁祸首。新泽西理工学院的研究员、论文主要作者 Philip Goode 表示,“我们分析了过去三年的数据,反照率的下降令我们感到惊讶,过去 17 年的反照率几乎是平的。”
大规模植树活动经常失败,部分甚至加速了森林砍伐。
2019 年 11 月 11 日,志愿者们在土耳其种植了 1100 万棵树,这是名为“为未来呼吸(Breath for the Future)”政府支持倡议行动的一部分。在一座北部城市,植树活动创造了单一地点一小时内种植树苗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303,150 棵。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在安卡拉项目的启动仪式上表示:“通过种植数百万棵树苗,这个国家正在努力地成为一个崭新的、郁郁葱葱的绿色土耳其。”据《卫报》报道,不到三个月就有多达 90% 的树苗死亡。土耳其农业和林业行业协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种植的时间不正确,种植的地点没有足够的降雨养活树苗。
过去二十年,类似这种大规模的植树活动已成为一剂良药,能让我们的良心在面临从气候变化到物种灭绝危机的现代困境时得到宽慰。大公司和亿万富翁都很喜欢这类举措。政治家们也是如此……可是这种做法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们通常不起作用,更糟的是有时候还会助长森林砍伐。在最近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印度北部的长期生态恢复工作,该国在过去五十年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植树。论文作者发现,“没有证据”表明植树工作产生了实质性的气候效益或者是改善了当地社群生活。
该研究是迄今为止对生态恢复项目最全面的分析之一,只是此类项目一连串失败中的一个例子,它们让我们质疑大规模植树倡议的价值。通常大胆目标的吸引力会掩盖了实现目标要应对的挑战,也掩盖了这些行动会先破坏生态系统的潜在力量。专家表示,与其专注于大量种植树木,我们还不如专注于长期生长树木、保护和恢复森林之外的生态系统,赋权予最适合照顾它们的当地社区。过去三十年植树组织的数量猛增,仅在热带地区,这类组织的数量就增长了将近三倍。全球的情况与之类似:今天旨在种植超过 1 万亿棵树的植树活动就不少于三个,包括世界经济论坛(WEF)于 2020 年启动的“万亿棵树计划”。
2019 年 11 月 11 日,志愿者们在土耳其种植了 1100 万棵树,这是名为“为未来呼吸(Breath for the Future)”政府支持倡议行动的一部分。在一座北部城市,植树活动创造了单一地点一小时内种植树苗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303,150 棵。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在安卡拉项目的启动仪式上表示:“通过种植数百万棵树苗,这个国家正在努力地成为一个崭新的、郁郁葱葱的绿色土耳其。”据《卫报》报道,不到三个月就有多达 90% 的树苗死亡。土耳其农业和林业行业协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种植的时间不正确,种植的地点没有足够的降雨养活树苗。
过去二十年,类似这种大规模的植树活动已成为一剂良药,能让我们的良心在面临从气候变化到物种灭绝危机的现代困境时得到宽慰。大公司和亿万富翁都很喜欢这类举措。政治家们也是如此……可是这种做法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们通常不起作用,更糟的是有时候还会助长森林砍伐。在最近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印度北部的长期生态恢复工作,该国在过去五十年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植树。论文作者发现,“没有证据”表明植树工作产生了实质性的气候效益或者是改善了当地社群生活。
该研究是迄今为止对生态恢复项目最全面的分析之一,只是此类项目一连串失败中的一个例子,它们让我们质疑大规模植树倡议的价值。通常大胆目标的吸引力会掩盖了实现目标要应对的挑战,也掩盖了这些行动会先破坏生态系统的潜在力量。专家表示,与其专注于大量种植树木,我们还不如专注于长期生长树木、保护和恢复森林之外的生态系统,赋权予最适合照顾它们的当地社区。过去三十年植树组织的数量猛增,仅在热带地区,这类组织的数量就增长了将近三倍。全球的情况与之类似:今天旨在种植超过 1 万亿棵树的植树活动就不少于三个,包括世界经济论坛(WEF)于 2020 年启动的“万亿棵树计划”。
美国亿万富翁 Marc Lore 想要在沙漠中建造一座乌托邦城市,计划斥资 4000 亿美元。这座名为 Telosa 的城市目前还是空中楼阁,但拟议中的占地 15 万英亩项目已经开始推进。建筑师正在美国西南部地区开展选址工作。它预计到 2030 年首批居民将能入住。根据 Telosa 的官方网站,城市最终将容纳 500 万人,将提供前卫的建筑、强大的抗旱能力、极低的环境影响、丰富的公共资源。这座设想中的大都市承诺采用最为前沿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设计理念,并努力将一切转化为现实。这项计划还强调将城市农业(包括用于容纳气雾栽培法农场的灯塔项目)、生活质量(每个人都能在15分钟之内完成生活、工作与娱乐通勤)以及新的绿色技术结合起来,让十九世纪经济学家 Henry George 提出、但从未实现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在这里落地。以往的尝试只能算是思想实验或者小规模试不,如今一座庞大的美国都市将成为现实试验场,其背后的推动者则是一位极具野心的富豪。
Telosa 会成为一座未来都市,但未必有宣传中那么好。无论其中的公共交通系统多么强大、未来感多么强,项目都有着无法改变的基本立场——由超级富豪出资,教人民群众该如何生活。单是坐在私人飞机上嘲笑我们已经不够,他们还要接管我们的家园、城镇和社会……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听过 22 岁左派谈论“革命”后生活,很多人对未来的城市、国家和社会该如何运作有自己的想法。通过限制一个人能积累的财富或权力,这些想法通常不会变为现实,我们也无需处理他们自大狂的后果。然后过去几十年的税收政策和少数人收益的方式,结果可能你我未必喜欢。
所以这座虚幻空中楼阁的想法是伟大的,绿色建筑、环境科技、“透明治理”、创新规划,如果成功的话可能推动人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环境与经济灾难当中找到一条生存之道。但它不可能成功,因为一个人无法决定世界、甚至不可能决定一座城市要如何运作。即使与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建筑师和科学家合作,就会发现项目背后的超级富豪、沃尔玛前高管 Marc Lore 提出的一切关于社会改善与制度进步的表述都只是花哨而空洞的呓语……社会到底要如何变得更好?是沙漠中的摩天大楼?也许亿万富豪能少干扰一点社会的正常运作,反而会给世界带来更多助益。
Telosa 会成为一座未来都市,但未必有宣传中那么好。无论其中的公共交通系统多么强大、未来感多么强,项目都有着无法改变的基本立场——由超级富豪出资,教人民群众该如何生活。单是坐在私人飞机上嘲笑我们已经不够,他们还要接管我们的家园、城镇和社会……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听过 22 岁左派谈论“革命”后生活,很多人对未来的城市、国家和社会该如何运作有自己的想法。通过限制一个人能积累的财富或权力,这些想法通常不会变为现实,我们也无需处理他们自大狂的后果。然后过去几十年的税收政策和少数人收益的方式,结果可能你我未必喜欢。
所以这座虚幻空中楼阁的想法是伟大的,绿色建筑、环境科技、“透明治理”、创新规划,如果成功的话可能推动人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环境与经济灾难当中找到一条生存之道。但它不可能成功,因为一个人无法决定世界、甚至不可能决定一座城市要如何运作。即使与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建筑师和科学家合作,就会发现项目背后的超级富豪、沃尔玛前高管 Marc Lore 提出的一切关于社会改善与制度进步的表述都只是花哨而空洞的呓语……社会到底要如何变得更好?是沙漠中的摩天大楼?也许亿万富豪能少干扰一点社会的正常运作,反而会给世界带来更多助益。
对福岛核电站周围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显示,当地的野生动植物状况良好。2011 年发生的福岛核事故中核电站 6 个反应堆中有 3 个发生堆芯熔毁,事故后有 15.6 万人从周围疏散,人数仅次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人类的撤离为大部分野生动植物创造了有利的生长环境,除了不受欢迎的受到辐射的野猪和外来物种牛蛙,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福岛农业技术中心和其它机构在 2018 年到 2020 年间对 44 块稻田进行了调查,发现 2018 年有 20% 到 60% 的稻田有高生物多样性,而到了 2020 年这一数字增加到 60% 到 80%。虽然生物多样性增加与人类缺席有关,但研究的目的是说服疏散人员返回福岛是安全的。
从 2023 年开始,西班牙国内的各超市及杂货店将停售使用塑料包装的水果和蔬菜。根据熟悉此项倡议的消息人士介绍,这是西班牙生态转型部正在起草的相关法令之一。新法规还鼓励购买散装、无包装产品及使用非瓶装水等行为。根据法国出台的类似立法,水果和蔬菜包装禁令将适用于重量低于 1.5 公斤的产品,且法令计划于明年正式生效。西班牙行政部门希望“以最有效的方式打击过度包装”。这位消息人士还提到,塑料污染“已经超过处理能力极限”。包括绿色和平组织在内的西班牙及多个国外环保组织,长久以来一直在努力阻止蔬菜水果商及大型超市使用多层塑料包裹新鲜农产品。由 Teresa Ribera 领导的生态转型部还与各大商业协会及环保团体进行了磋商,探讨法令草案中的一些主要指导方针、研究如何将欧盟规范纳入西班牙国内立法。新法规中包含的产品清单将由西班牙食品安全与营养局负责制定。根据现有信息,“可能在散装状态下快速变质”的产品不会被列入名单。绿色和平组织的 Julio Barea 认可这项禁令,但补充称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最终“实施情况如何”。Barea 认为,由西班牙社会党(PSOE)及左翼 Unidas Podemos 组成的中左联盟政府在环保行动上仍然比较迟缓,“无法从根本上结束塑料污染的蔓延”。
如果您居住在淡水河或者湖泊附近,那么没准看到过市政张贴的有害藻类与细菌大量繁殖等警告标志。一项最新研究提出,这种水华现象可能是人类造成持续性生态灾难的早期指标,与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惊人地相似。大约 2.51 亿年之前,二叠纪末期被称为“大灭绝”的事件,消灭了地球上近 90% 的物种——这也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生态毁灭。根据斯德哥尔摩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博士后研究员与古植物学家 Chris Mays 领导的团队介绍,相似的征兆正在地球上再次出现。研究人员发现,大灭绝期间有毒藻类与细菌的大量繁殖,与现代湖泊及河流中的微生物增殖非常相像——这一趋势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如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森林砍伐与土壤流失等。
研究人员在周五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提到,这种微生物爆发与大灭绝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已经成为昭示未来环境变化的一种令人不安的信号”。事实上,有大量证据表明我们正处于一场由人类引发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之内。研究小组指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不仅将淡水栖息地变为“死区”,从而扼杀其他物种、增加灭绝事件的严重程度,同时也可能将生态系统的恢复周期推迟达数百万年。Mays 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悉尼附近的化石记录得出了这个令人不安的结论。这些化石形成于二叠纪末期大灭绝之前、之中及之后。
尽管对造成大灭绝事件的确切机制尚有争议,但部分原因在于剧烈的火山爆发引起了全球温度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急剧上升。野火、干旱及其他灾害横扫全球,导致植物生态与森林大面积消失。作为碳储池的林地突然消失,令二叠纪末期产生了明显的“煤炭缺口”,体现的正是这种长期碳固存机制的中断。曾经被这些植物生态系统代谢的营养物质与土壤反而渗入周边的淡水栖息地,结合温度升高与大气碳含量增加使得微生物迎来一波繁殖高峰。
研究人员在周五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提到,这种微生物爆发与大灭绝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已经成为昭示未来环境变化的一种令人不安的信号”。事实上,有大量证据表明我们正处于一场由人类引发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之内。研究小组指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不仅将淡水栖息地变为“死区”,从而扼杀其他物种、增加灭绝事件的严重程度,同时也可能将生态系统的恢复周期推迟达数百万年。Mays 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悉尼附近的化石记录得出了这个令人不安的结论。这些化石形成于二叠纪末期大灭绝之前、之中及之后。
尽管对造成大灭绝事件的确切机制尚有争议,但部分原因在于剧烈的火山爆发引起了全球温度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急剧上升。野火、干旱及其他灾害横扫全球,导致植物生态与森林大面积消失。作为碳储池的林地突然消失,令二叠纪末期产生了明显的“煤炭缺口”,体现的正是这种长期碳固存机制的中断。曾经被这些植物生态系统代谢的营养物质与土壤反而渗入周边的淡水栖息地,结合温度升高与大气碳含量增加使得微生物迎来一波繁殖高峰。
3600 年前(公元前 1650 年),生活在中东古城 Tall el-Hammam 的居民根本想象不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一颗太空陨石以 61,000 kph 的速度飞来,在距离地面 4 公里的高度爆炸成一团火球,爆炸能量千倍于广岛原子弹,震惊的城市居民会瞬间致盲,空气温度快速上升到 2 千度,衣服木材烧成灰烬,枪剑泥砖陶器开始融化,城市变成了火海。数秒钟后,冲击波袭击了城市,其移动速度达到 1,200 kph,比有记录以来最可怕的龙卷风还要强。致命的风暴撕碎了城市,毁掉了每一个建筑物,没有居民或动物能生存下来。大约一分钟后,距离 Tall el-Hammam 以西 22 公里的圣经时代城市 Jericho 也遭到风暴袭击,城墙倒塌城市夷为平地。研究人员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报告了这一规模类似通古斯(Tunguska)大爆炸的陨石撞击事件。
科学家表示,南半球的臭氧空洞大小超过平时,总面积甚至大于整个南极洲。欧盟哥白尼大气监测局(CAMS)周四表示,南半球每年春季出现的臭氧空洞在保持了一周的平均水平之后,开始呈现大幅增长之势。欧盟卫星监测服务负责人Vincent-Henri Peuch表示,“预测显示,今年的臭氧空洞经过演变已经超越以往。我们观察到一个巨大、且可能深度可观的臭氧空洞。”早在 1987 年,全球签署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明确禁止使用一种名为卤烃的含氯化学品,这种化学品被认为是加剧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但专家表示,恐怕要到 2060 年代才能完全淘汰这些侵蚀臭氧层的物质。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中心还提到,科学家们一直在密切监测今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发展情况。目前该空洞的覆盖范围已经超过整个南极洲。“2021 年的臭氧空洞规模一度与往年相当;但过去两周臭氧空洞开始快速扩大,面积已较 1979 年春季空洞大出 75%。”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中心主任 Vincent-Henri Peuch 补充道,“今年春季,臭氧空洞本来完全是按预期状态发展,而且看起来与去年的情况非常相似。但到 9 月初,情况开始出现异常,并在本季度演变为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臭氧空洞之一。现在我们的预测结果显示,今年的空洞将远超以往。空洞涡旋相当稳定,平流层气温甚至低于去年,因此其规模在接下来的两三周内可能会继续小幅增长。”
自 1980 年代以来,每年超过 50 摄氏度的极端高温天数增加了一倍。从 1980 到 2009 年,每年气温超过 50 摄氏度的天数平均为 13 天,而从 2010 到 2019 年增加到了 26 天。在同一时间内,45 摄氏度以上天数一年增加了 14 天。牛津大学环境变化研究所副所长 Friederike Otto 认为原因是焚烧化石燃料。随着全球气候暖化,极端高温天气将会日益常见。50 摄氏度的高温主要出现在中东和海湾地区。意大利今年夏天记录到了 48.8C 的破纪录高温,而加拿大记录到了 49.6C 创纪录温度。
自1965年首次向公众公开以来,学者们一直质疑耶鲁大学贝内克珍本与手稿博物馆(Beinecke Rare Book & Manuscript Library)收藏的一张据称来自 15 世纪的地图的真实性。这张文兰岛地图约有餐垫大小,其中除了描绘出非洲、亚洲和欧洲之外,还呈现出位于格陵兰岛西南部一段名为“Vinlandia Insula”的海岸线。这表明北欧人有可能最早发现了美洲,时间甚至远早于哥伦布的首次航行。一旦得到证实,那么这份地图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该地图本系伪造的证据近年来一直在不断积累。最新科学分析终于一举终结了这场争论:用于绘制地图的墨水完全是现代产物。贝内克博物馆早期书籍与手稿策展人 Raymond Clemens 表示,“文兰地图确为赝品。这不是合理的怀疑,而是通过最新分析得出的确凿结论。”
皮尤在今年 2 月调查了来自北美、欧洲及环太平洋地区共 17 个不同工业化经济体的民众。虽然其中并未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对未来气候轨迹影响极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但此项调查仍然就如何积极推行碳减排等问题给出了当前民众的真实观点。调查中的大部分问题对应四个选项,受访者则从“完全不”、“不是很”、“有一点”和“非常”当中做出选择。这四种程度界定再配合支持和反对,就构成了民众对于当前气候变化控制工作的基本态度。基本结论非常明确。72% 的受访者有一点或非常担心气候变化会给他们带来人身伤害。高达 80% 的受访者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限制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但平均而言,对于全球社会是否应该继续目前的发展方式,人们的观点就显得比较复杂多样。只有 56% 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情况不错,而 52% 的受访者对人类未来能彻底解决环境问题表示怀疑。皮尤还使用五年前的数据对部分国家的调查结果做出比较。可以看到,德国民众对气候的担忧增长度最高(上升了 19%),其他各调查覆盖的欧盟国家也出现了相应增长。相比之下虽然幅度很小,但美国和日本对个人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担忧反而有所下降。在除希腊和韩国以外的所有其他国家/地区,18 至 29 岁年龄段的人最担心气候变化引发人身伤害。这种观点与 65 岁以上人群间的两极分化趋势在瑞典最明显,差距达 40%;其次是新西兰,差距为 31%。英国的差距最小,仅为 11%。在大多数国家,女性对环境问题的担忧比例平均比男性高 10%。
根据发表在《Nature Food》期间上的一项研究,全球食品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已占人类活动总排放的三分之一,其中动物肉类生产所造成的排放又达到植物性食品生产的两倍。研究显示,整个食品生产体系,包括农业机械的使用、施肥以及产品运输,每年会产生 173 亿吨温室气体。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排放量已经达到美国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两倍、占全球总排放量的 35%,无疑也是加剧气候变化的元凶。 研究发现,使用牛、猪及其他动物作为食物,以及由牲畜饲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占食品生产总排放的 57%,其中而植物性食品的种植仅占其中的 29%。其余部分则来自土地的其他用途,例如棉花或橡胶采收。单是牛肉就占动植物食品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动物放牧需要大量土地,而这些土地通常来自森林砍伐;而为了给牲口提供充足的口粮,还需要额外的大片土地种植饲料作品。论文计算得出,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农田都被用于饲养牲畜、而非人类。牲畜在生长过程中还会排出大量甲烷,这是一种极强的温室气体。
肉类与植物生产之间的排放差异极为明显——每生产 1 公斤小麦,只需要排放 2.5 公斤温室气体;但每生产 1 公斤牛肉,则会产生 70 公斤温室气体。研究人员表示,人类社会在应对气候危机时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种巨大差异。研究人员建立起一套数据库,其中包含 171 种作物与 16 种牲畜的排放情况,相关结果采集自全球 200 多个国家。他们发现南美洲成为动物性食品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地区,其次是南亚与东南亚,之后才是中国。但随着财富的增加以及文化变迁,越来越多的中国与印度年轻人开始偏好肉类饮食,这也让两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长。这篇论文认为肉类造成的气候影响高于此前预期——根据之前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统计,肉类与乳制品生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仅为 14%。
肉类与植物生产之间的排放差异极为明显——每生产 1 公斤小麦,只需要排放 2.5 公斤温室气体;但每生产 1 公斤牛肉,则会产生 70 公斤温室气体。研究人员表示,人类社会在应对气候危机时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种巨大差异。研究人员建立起一套数据库,其中包含 171 种作物与 16 种牲畜的排放情况,相关结果采集自全球 200 多个国家。他们发现南美洲成为动物性食品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地区,其次是南亚与东南亚,之后才是中国。但随着财富的增加以及文化变迁,越来越多的中国与印度年轻人开始偏好肉类饮食,这也让两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长。这篇论文认为肉类造成的气候影响高于此前预期——根据之前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统计,肉类与乳制品生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仅为 14%。
研究人员使用来自全球超过 200 万张卫星图像首次绘制出世界珊瑚礁综合在线地图。这份艾伦珊瑚图集以已故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的名字命名,希望为珊瑚礁保护、海洋规划及珊瑚科学等工作提供参考,帮助研究人员努力拯救这些因气候变化而逐渐消失的脆弱生态系统。该组织于周三宣布图集正式完成,并表示这是全球第一份高分辨率珊瑚礁分布地图。它还为用户提供可以灵活查看的当地珊瑚礁信息,包括不同类型的海底结构,如沙子、岩石、海草以及珊瑚。这些地图纵向深度达到 15 米,能为各国关于海洋保护区、码头及海堤等基础设施的空间规划以及即将推进的珊瑚恢复项目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Atlas 常务董事、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发现与保护中心主任 Greg Asner 表示,“我们在拯救珊瑚生态中的最大贡献,就是绘制出了这份涵盖整个珊瑚礁生物群落的测绘成果。”Asner 指出,这项工作的完成离不开一个由数百名一线贡献者组成的网络,他们不断提交着关于珊瑚礁的现场信息,便于研究人员据此对卫星及软件进行编程、引导它们关注正确的区域。“如此一来,我们就能让决策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将关注范围不断扩大,实现广泛性与针对性的良好融合。事实上,如果不能把无数细节统一起来,联合国将无法在其中发挥真正的作用。更具体地讲,面对几百个岛屿组成的群岛体系,本国政府也往往在生态保护方面束手无策。”这份地图集还包含珊瑚白化监测器,用于检查因全球变暖及其他因素而饱受生存压力的珊瑚群落。Asner 总结道,目前全球约四分之三的珊瑚礁从未被纳入这种深入的测绘图集,目前的工作算是开了个好头。
Atlas 常务董事、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发现与保护中心主任 Greg Asner 表示,“我们在拯救珊瑚生态中的最大贡献,就是绘制出了这份涵盖整个珊瑚礁生物群落的测绘成果。”Asner 指出,这项工作的完成离不开一个由数百名一线贡献者组成的网络,他们不断提交着关于珊瑚礁的现场信息,便于研究人员据此对卫星及软件进行编程、引导它们关注正确的区域。“如此一来,我们就能让决策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将关注范围不断扩大,实现广泛性与针对性的良好融合。事实上,如果不能把无数细节统一起来,联合国将无法在其中发挥真正的作用。更具体地讲,面对几百个岛屿组成的群岛体系,本国政府也往往在生态保护方面束手无策。”这份地图集还包含珊瑚白化监测器,用于检查因全球变暖及其他因素而饱受生存压力的珊瑚群落。Asner 总结道,目前全球约四分之三的珊瑚礁从未被纳入这种深入的测绘图集,目前的工作算是开了个好头。
全球最大的碳捕集设施本周三于冰岛上线,但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此类技术解决气候危机的作用日益怀疑。名为 Orca 的设施是由瑞士碳捕集公司 Climeworks AG 在微软支持下建造的直接空气捕集工厂,本周三在雷克雅未克东南约 20 英里处开始运转。根据 Climeworks 发布的新闻稿,该设施共设有 8 个空气收集容器,每个容器中装有几十个圆柱形风扇。各风扇会不断吸入环境空气并使用过滤器从中过滤掉二氧化碳。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将被加热、与水混合,之后灌入地底深处。该工厂每年能从空气中提取 4000 吨二氧化碳,该公司预计这些二氧化碳将在地底被存储“数千年”。虽然采用的是私有流程设计,但属于被称为直接空气捕集( direct air capture,DAC)的方法之一,这种地球工程方法近年来曾因功效与实用性可疑而引起过不小的争议。DAC 直接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借此缓解气候变化。然而 DAC 的出现导致环保主义者内部出现了分裂,其中一些人认为这种技术将成为照世明灯,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成本高昂、颇具风险的方案只是在分散人们对于真正核心问题的关注——节能减排。
全世界约三分之一食物被白白浪费掉,而食物的生产、运输及腐败过程也释放出全球约 8% 至 10% 的温室气体。如果把所有食物浪费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叠加起来,体量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第三大排放源……去年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令食物浪费量大幅减少,被困在家中的人们开始习惯于吃掉剩菜、按规划烹饪并冷冻食物。但在隔离期结束之后,食物浪费量又再次上升。减少食物浪费将有助于对抗全球暖化。
今天的地质学家知道,最早的坚硬结晶岩形成于约 17 亿年前,然而最古老的砂岩层形成于 5.5 亿年前。岩石的地质记录存在超过 10 亿年的缺失,没人知道期间的岩石到底哪里去了。这种现象在美国大峡谷内表现得特别明显。伊利诺伊大学地质系名誉教授 Stephen Marshak 表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脚下的岩层存在这种重要特征。”他还强调,无论身在美国、西伯利亚还是欧洲,只要钻得足够深、任何一片大陆都存在这种神秘的岩层缺失现象。
但要想破解这个贯穿十亿年光阴的谜题绝非易事,具体原因有二。其一,它恰好发生在另外一个大事件之前——即 5.41 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突然爆发式增长。在这段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时代当中,海洋当中的早期生物突然迎来一波演化高峰,并为如今众多主要生物分类群体奠定了基础。这一切在 1300 万至 2500 万年之间就快速完成——在整个生物演化史上只能算是短短一瞬。第二,人们认为这段“失落的岁月”中可能发生了剧烈的气候变化——地球也许成为一个巨大的冰球,表面几乎完全冻结。但是,大家对于这个大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形态又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延续下去的知之甚少。
科学家提出了三个有趣的理论。首先就是“滚雪球”理论,即地球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冰盖,快速的冰川活动磨损掉了地表的岩石。第二种理论是,这部分岩层在超大陆 Rodinia 的侵蚀过程中全部消失了。第三种是混乱。新研究结果“表明地质记录中这种全球性的岩层缺失并不是独立的离散现象——其中实际上至少包含两轮事件,只是共同构成了一种看似大缺失的状态,二者几乎同时发生。”即使是美国大峡谷两侧缺失的岩石,“实际上也可能是在数亿年时间内的多次事件中逐渐消失的。”
但要想破解这个贯穿十亿年光阴的谜题绝非易事,具体原因有二。其一,它恰好发生在另外一个大事件之前——即 5.41 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突然爆发式增长。在这段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时代当中,海洋当中的早期生物突然迎来一波演化高峰,并为如今众多主要生物分类群体奠定了基础。这一切在 1300 万至 2500 万年之间就快速完成——在整个生物演化史上只能算是短短一瞬。第二,人们认为这段“失落的岁月”中可能发生了剧烈的气候变化——地球也许成为一个巨大的冰球,表面几乎完全冻结。但是,大家对于这个大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形态又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延续下去的知之甚少。
科学家提出了三个有趣的理论。首先就是“滚雪球”理论,即地球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冰盖,快速的冰川活动磨损掉了地表的岩石。第二种理论是,这部分岩层在超大陆 Rodinia 的侵蚀过程中全部消失了。第三种是混乱。新研究结果“表明地质记录中这种全球性的岩层缺失并不是独立的离散现象——其中实际上至少包含两轮事件,只是共同构成了一种看似大缺失的状态,二者几乎同时发生。”即使是美国大峡谷两侧缺失的岩石,“实际上也可能是在数亿年时间内的多次事件中逐渐消失的。”
新一代探测器让科学家成功识别出十几个大型生物发光群,其中最小的一个面积也相当于纽约曼哈顿岛的上百倍。海洋一直在发出光亮,希腊人和罗马人就意识到海水当中普遍存在着能够发出蓝绿色光的海洋生物。查尔斯·达尔文曾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乘坐 H.M.S. Beagle 号在南美洲附近航行,并遇到了海洋中熠熠生辉的波浪。他将其称为“精彩绝伦的奇观”,并表示目光所及,“每一股浪的波峰都明亮夺目”,如同“炽热的火焰”照亮了天空。如今科学家报告称,海洋生物确实拥有极高的发光强度与极大的发光规模,因此运行在 500 英里上空地球轨道中的卫星也能发现海洋中的发光微生物群落。在上个月的《科学报告》杂志上,8 位调查人员表示他们曾在 2019 年于爪哇南部发现一块发光区,其面积甚至比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马萨诸塞州、罗德岛州以及康涅狄格州的面积加起来还要大。
生物发光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卫星观测专家 Steven D. Miller 表示,“这是一个震撼心灵的瞬间。”当这样一种隐藏的自然奇观浮现于水面时,“我们的想象力也被激发了出来。”科学家还表示,通过对 2012 年 12 月至 2021 年 3 月期间从两颗卫星处收集到的图像进行详细筛查,他们共发现了十余起海洋生物群落发光事件,频率约为每八个月一次。其中最小的一次,面积也达到纽约曼哈顿岛的百倍有余。科学家指出,这些图像为全球海洋图景打开了新的窗口,并有望帮助我们追踪并研究海洋发光现象与起源。南加州大学生物发光研究先驱 Kenneth H. Nealson 表示,这一发现是“朝着理解”海洋永恒谜团的“根本形成原理”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生物发光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卫星观测专家 Steven D. Miller 表示,“这是一个震撼心灵的瞬间。”当这样一种隐藏的自然奇观浮现于水面时,“我们的想象力也被激发了出来。”科学家还表示,通过对 2012 年 12 月至 2021 年 3 月期间从两颗卫星处收集到的图像进行详细筛查,他们共发现了十余起海洋生物群落发光事件,频率约为每八个月一次。其中最小的一次,面积也达到纽约曼哈顿岛的百倍有余。科学家指出,这些图像为全球海洋图景打开了新的窗口,并有望帮助我们追踪并研究海洋发光现象与起源。南加州大学生物发光研究先驱 Kenneth H. Nealson 表示,这一发现是“朝着理解”海洋永恒谜团的“根本形成原理”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自 6 月 30 日以来,SpaceX 没有再发射一次 Starlink 互联网卫星。为什么暂停发射?SpaceX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Gwynne Shotwell 在第 36 届太空研讨会上透露是为了给卫星整合激光。SpaceX 发射的部分 Starlink 卫星含有激光终端,未来所有卫星都将整合激光。激光互联允许在卫星之间传输信息,能让互联网卫星覆盖更广泛的区域,如无法建立地面站的遥远地区。Shotwell 表示 SpaceX 的目标是在三周内恢复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