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交注意事项:
请在发布文章时用HTML代码加上至少一条新闻来源的链接;原创性消息,可加入相关信息(如涉及公司的网址)的链接。有任何问题,邮件至:he.fang#zhiding.cn
注意:收到邮件乱码的用户请修改客户端的默认字体编码,从"简体中文(GB2312)"修改为"Unicode(UTF-8)"。
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Solidot 公告
投 票
热门评论
- 先能过了小米高考再说 (1 points, 一般) by ooxx 在 2025年01月06日15时4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小米修改了引导程序解锁政策
- (1 points, 一般) by 18611782246 在 2024年12月18日18时06分 星期三 评论到 司机死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较低
- BaD kEyBoArD: eXtRa SpAcE (1 points, 一般) by lot 在 2024年12月11日04时10分 星期三 评论到 高温环境可能加速衰老
- BaD kEyBoArD: tYpO (1 points, 一般) by lot 在 2024年12月11日04时09分 星期三 评论到 Goolge 宣布了新量子芯片 Willow
- 喵喵喵 (1 points, 一般) by solidot1733326472 在 2024年12月04日23时35分 星期三 评论到 澳大利亚面临太阳能供大于求
- 懂了 这就去安装刺客信条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4年11月27日19时36分 星期三 评论到 微软临时阻止安装刺客信条等育碧游戏的 PC 更新 Windows 11 24H2
- 为了逃避一年多兵役要坐一年牢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4年11月27日19时34分 星期三 评论到 韩国法院判处一名故意增肥以逃避兵役的男子缓刑
- 是否改进质量我不知道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4年11月25日20时43分 星期一 评论到 GitHub 称 Copilot 改进了代码质量
- Linus (1 points, 一般) by Craynic 在 2024年11月25日20时41分 星期一 评论到 Linux 6.13 将拒绝所有来自 bcachefs 作者的合并请求
- 2100年100% (1 points, 一般) by 18611782246 在 2024年11月21日16时30分 星期四 评论到 中国提高了半导体自给率
根据发表在《iScienc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热浪降低了政客的语言复杂性。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福祉及表现有显著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令人不适的温度对工作表现有负面影响。德国马普研究所和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政客语言复杂性和高温之间的关联,他们分析了八个国家逾 700 万个议会演讲的语言复杂性,结合精确的每日气象信息。他们发现,高温的天气下语言复杂性降低了,但寒热的天气不会。高温对认知能力产生勒负面影响,老年政客的影响最为显著。
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小鼠研究,被剥夺睡眠时,一个与长期记忆相关的关键大脑信号会减弱——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睡眠不足会破坏记忆的形成。之后的正常睡眠也不足以修复大脑信号。大脑中的神经元很少单独行动:它们是高度相互关联的,经常以一种有节奏或重复的模式一起放电。其中一种模式是锐波波纹,在这种模式中,一大群神经元以极端同步的方式放电,然后另一大群神经元也以同样的方式放电,以此类推,一个接一个地以特定的速度放电。这些涟漪发生在大脑区域海马体,这是记忆形成的关键。这种模式被认为是为了促进与大脑新皮层的交流,而大脑新皮层是储存长期记忆的地方。研究人员发现,被反复唤醒剥夺睡眠的小鼠与正常睡眠的小鼠相比,有相似甚至更高的锐波涟漪活动水平。但是涟漪的发射更弱,更没有组织,显示出先前发射模式的重复明显减少。在被剥夺睡眠的动物经过两天的恢复后,先前神经模式的重现有所反弹,但从未达到正常睡眠动物的水平。
全世界有 2 亿多人患有湿疹,湿疹会导致皮肤干燥、开裂和发痒。常见的诱因包括肥皂和洗涤剂中的刺激物,以及环境或食物中的过敏原。为了弄清楚盐是否会起作用,加州旧金山的研究人员检查了英国生物银行一项研究中的 215800 多名成年人的尿样数据,其中 10800 多名患有湿疹。研究人员使用每位参与者的尿样来估计他们 24 小时内的尿钠排泄量。饮食中大约 90% 的钠会通过尿液排出,这使得尿液成为衡量盐摄入量的一种相对可靠的方法。总体而言,参与者在 24 小时内平均从尿液中排出 3.01 克钠。成人建议的钠摄入量通常为每天 2.5 克左右,相当于 6 克或一茶匙盐。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者每多排出 1 克钠,被诊断为湿疹的几率就会上升 11%,患湿疹的风险同时也会增加 16%。这项相关性研究还需要更多数据支持。
荷兰和意大利科学家发现,父亲或许对婴儿肠道微生物组成也有重要贡献。胎儿胃肠道是无菌的,婴儿的身体在出生时和出生后不久就有了微生物定植。婴儿肠道菌株中大约有一半可以追溯到母亲的肠道。这让研究人员推测,其他与婴儿有密切接触的人可能会对其余部分作出贡献,提供与良好健康相关的微生物菌株的稳定来源。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剖腹产新生儿现在约占全球新生儿的 1/4,因此应该更加关注在这些婴儿体内创造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在最新的研究中,他们比较了 73 名婴儿的粪便微生物群,其中 21 名是剖腹产,52 名是顺产。他们纵向收集了一年多的样本,并将婴儿的微生物群与父母的微生物群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发现,在 3 周、3 个月和 12 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发现的许多菌株都来自父亲,而不是母亲。
根据发表在《Research Ethics》上的一篇基于采访的报道,一所中国顶尖大学的研究人员承认,“我别无选择只能犯下研究不端行为。”采访者是香港大学的社会学家 Zhang Xinqu 和犯罪学者 Wang Peng。他们的数十份匿名采访记录显示中国研究人员为保住自己的工作,感到被迫或被鼓励犯下科学不端行为。压力被认为最终来自于中国打造全球知名大学的计划。其他中国研究人员认为该发现对中国的计划描绘了一幅过于消极的画面。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负责学术诚信的 Zheng Wenwen 表示,样本量太小,无法得出可靠的结论。
人名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特征,而其它物种的语言很少存在类似的情况。海豚和鹦鹉通过模仿被呼叫者的声音称呼对方,但人名不是对被呼叫者声音的模仿。不依赖于模仿声音标识对象或个体扩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果在其它物种中发现类似的情况,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语言的演化。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发现,野生非洲象会用特定叫声称呼彼此,不依赖于对方声音的模仿。研究人员认为,大象可能与人类类似,能给彼此起名。
一项研究发现,富有经验、经常参加电竞的《星际争霸 II》玩家的脑连接性有显著增强。研究涉及了 62 名右撇子玩家,其中 31 名是有经验玩家,逾六成游戏时间都是在玩《星际2》且经常参加对战;另外 31 名则是非游戏玩家,游戏经验很少。研究人员扫描了他们的大脑。结果显示,有经验玩家的大脑特定区域连接性增强。这些区域包括顶枕叶网络和额顶叶网络,它们对视觉注意力、推理和运动控制至关重要。连接性增强表明,长时间玩游戏可改善区域之间的沟通,提高认知能力。
天鹅长吻虫(Lacrymaria olor)是一种单细胞捕食性纤毛虫,只有 40 微米大小,但其颈项样突起能在不到 30 秒的时间内反复拉伸至 1200 微米,然后又能以同样快的速度缩回。研究人员利用实时活体成像、共聚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发现一种类似折纸的层状皮质细胞骨架和膜结构令天鹅长吻虫能快速伸缩其颈状突起。天鹅长吻虫的细胞膜被折叠成 15 个具接触传染性的褶皱,这些褶皱又共同形成一种弯曲折纸,它可依次解旋,从而能反复快速地过度伸展其颈状突出。这种复杂的折叠体系建立在某种螺旋微管丝的结构之上,该微管丝能引导膜褶皱,确保形状变化时能快速有效地伸展和再次折叠。
美国和荷兰物理学家成功将钠铯极性分子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使 1000 多个分子处于一个巨大的量子态,形成了分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这项成果既可以帮助科学家创造出能无阻力流动的超固体材料,又有助于研制新型量子计算机。早在 1920 年代,爱因斯坦等人预测,当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时,原子等粒子就不再“单兵作战”,而是“整齐划一”的聚集成一个“超级原子”,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自 1995 年以来,物理学家已经实现原子 BEC 状态,但他们一直期望稳定的分子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表示,分子能以原子不可能的方式旋转和振动,分子 BEC 可为物理学家提供模拟和理解更广泛物理现象的可能性,但与原子相比,分子的控制和冷却更具挑战性。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团极性分子完成了这一目标。每个极性分子由一个钠原子和一个铯原子组成。他们利用两种微波场操控极性分子:一种控制分子的旋转;另一种则使分子发生振荡。这两个微波场“携手”使分子朝向特定方向,防止了分子之间发生碰撞,这使科学家能够挤出最热分子,从而进一步冷却分子。最终,他们将这些分子冷却至约 -273.15 摄氏度,得到了由 1000 多个分子组成的 BEC,且其“寿命”长达 2 秒。
对大多数生命形式而言,能将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的能力对生存至关重要。恶劣条件如缺乏食物和寒冷天气会突然出现,在此困境下,很多生物掌握了休眠的艺术,进入深度睡眠而不是倒下死亡去度过危机。它们大幅减少了身体活动和新陈代谢,在情况好转时迅速恢复身体活力。休眠状态是地球大部分生命的常态。地球六成的微生物在任何特定时间都处于休眠。即使身体不会休眠的生物如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它们的细胞也会休息等待最佳激活时间。科学家说,地球是一个休眠的星球,生命在于睡眠。但细胞是如何实现这一壮举的?科学家在《自然》期刊上报告发现了一种名叫 Balon 的天然蛋白质,它存在于北极永久冻土休眠的细菌中。对已编目细菌基因组的搜索发现,它的基因序列存在于五分之一的细菌中。它的工作方式非常特别:它会拉下“紧急刹车”,使细胞停止产生蛋白质,它可能是整个生命之树的休眠机制。
2006 年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论文的作者同意撤回该研究,以回应对图像操纵的指控。这篇论文的资深作者、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的神经科学家 Karen Ashe 在期刊讨论网站 PubPeer 上的一篇文章中承认,这篇论文中包含了篡改的图像。“尽管在两年前被告知之前,我并不知道发表的论文中有任何图像篡改的行为,但很明显,Lesné 等人(2006)中的一些数据被篡改了……作为资深通讯作者,我对此负有最终责任。”所有的作者都同意撤回论文——除了第一作者、UMN 神经科学家 Sylvain Lesné,他是 Ashe 的学生,也是 2022年《科学》杂志调查的焦点。根据撤稿观察的数据,该研究被引用了近 2500 次,将是有史以来被撤稿次数最多的论文。这篇论文指出,一种名为 Aβ*56 的淀粉样蛋白(Aβ)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
根据发表在《PLOS Mental Health》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网络成瘾改变了年轻人大脑中的化学反应,可能导致了更多成瘾行为。研究发现,年轻人大脑多个神经网络受到了明显影响,增加了休息时部分大脑区域的活动。参与主动思考(active thinking)的大脑部分功能连通性出现总体下降,“主动思考”是大脑负责记忆和决策的执行控制网络。研究发现,这些变化导致了青少年的成瘾行为和成瘾倾向,以及与心理健康、发育、智力和身体协调性相关的行为变化。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没有生命存在的情况下,含硫有机分子烷基磺酸能在太空中自然形成,并由彗星和小行星携带到地球。这表明地球上最初生命形式的关键元素硫可能来自太空。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含硫有机分子对于维持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酶活性,以及涉及硫结合的细胞呼吸等多种生物活动至关重要,是地球生命体系不可或缺的成分。但地球上最早生物体中的硫来自何处,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发现 3 种最基础的烷基磺酸,通过与宇宙射线的相互作用,在星际硫掺杂冰中有效产生。
香港科技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发现,人们对科学和宗教的信念主要由他人的话语所塑造,而非由个人的经历所形成。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公众理解对气候变化和疫苗接种等重要社会问题信念形成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更相信科学现象(如氧气)的存在而非宗教现象(如上帝)的存在,传统观点认为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可以实实在在的体验到氧气,而宗教实体则很难被实际观察到。但最新研究结果强调,他人的言语对人们信仰的形成和对世界的理解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与认为亲身经验是形成科学认知的主要因素的观点恰恰相反。研究还论证了信源越可信,认同信息的人越多,人们就越有可能相信它。 这表明人们对这些现象的信心并不是因为他们直接看到了这些现象,而是因为他们相信消息的来源。
线粒体与衰老息息相关。浙江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科研团队在昆虫核基因组中发现了与线粒体协同演化的基因,其中一个 CG11837 不仅能影响线粒体本身形态的生长,还能够显著延长昆虫和线虫的寿命。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衰老》。线粒体主要负责细胞的能量供应,是我们细胞内的重要成员。随着年龄的增长,线粒体功能往往会逐渐衰退。鉴于线粒体与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紧密相关,如何保持线粒体功能的稳态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在六种不同的动物中进行了 CG11837 基因敲降实验,包含褐飞虱、果蝇、斯氏按蚊和秀丽隐杆线虫等。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的动物中,降低 CG11837 基因的活力就会显著缩短它们的寿命,幅度在 25% 至 59% 之间。研究人员又在果蝇和线虫中进行了该基因的过表达实验。结果显示,这两种动物的寿命均显著延长,幅度达到 12% 至 35%。他们对人类离体细胞进行了实验,发现激活 CG11837 基因能够提升抗衰老能力 30%。
生活在海洋的真菌 Parengyodontium 被发现能分解塑料聚乙烯(PE)的颗粒,聚乙烯是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塑料。这一发现使这种真菌加入了一个非常短的塑料降解海洋真菌名单:迄今为止只发现了四种。研究人员观察到 P.album 对 PE 的分解速度约为每天 0.05%。研究人员发现,阳光的存在对真菌利用聚乙烯作为能量来源至关重要。在实验室中,P. album 只能分解暴露在紫外线下至少很短时间的 PE。这意味着在海洋中,真菌只能降解最初漂浮在海面附近的塑料。
一项研究发现,童年时期的贫困经历会对大脑处理语言的方式产生持久的变化。即使在语言任务中有出色表现的成年人,童年贫困的人相比中等收入家庭的同年龄,他们的神经活动模式存在差异。研究凸显了早期社会经济条件对大脑功能的长期影响,表明与贫困相关的慢性压力可能会改变语言处理相关的神经通路。密歇根大学招募了 54 名参与者,其中 24 人来自贫困组,27 人来自中等收入组,对他们进行脑成像。参与者接受了一系列语言处理任务,同时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监测其大脑活动。结果显示,中等收入家庭成年人的左额下回 (IFG) 和其它与语言处理相关的区域活跃性更高。
一项研究发现,良好的睡眠与更低的孤独感相关。研究涉及 2,297 名成年人,平均年龄 44 岁,其中 51% 为男性。参与者完成了在线睡眠健康问卷和孤独量表。结果显示,睡眠健康水平越高,总体孤独感、情感孤独感和社交孤独感就越低。这种相关性在年轻人中间最为明显。美国睡眠医学学会认为,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建议成年人每晚应睡足七个小时。
根据发表在《iScienc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澳大利亚 Grande Terre 岛生长的一种蕨类植物 Tmesipteris oblanceolata 被发现有着已知最大的基因组。这种植物很不起眼,只有几英寸高,但它的 DNA 数量是人类的 50 多倍。T. oblanceolata 的基因组大小是创纪录的 160.45 Gbp,比 P. japonica 的 148.89 Gbp 大 7%,相比下人类基因组只有 3.1 Gbp。更大的基因组通常并不具有竞争优势。拥有大量 DNA 的植物通常是生长缓慢的多年生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低,需要更多养分生长,才能与基因组较小的毗邻植物竞争。更大的基因组也会影响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加灭绝风险。动物中基因组最大的物种包括了 129.90 Gbp 的非洲石花肺鱼(Protopterus aethiopicus)和 117.47 Gbp 的 Neuse River waterdog (Necturus lewisi)。
被称为革兰氏阴性菌的病原体能迅速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现有的少数治疗药物虽然能杀死它但也会破坏有益的肠道细菌。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抗生素能选择性的杀死革兰氏阴性菌,同时不会破坏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人员瞄准了已知能抑制 Lol system 的化合物,Lol system 是革兰氏阴性菌独有的一组蛋白质,此类化合物能抑制蛋白质但无法杀死细菌。研究人员调整化合物制造出被称为 lolamicin 的新化合物,根据细菌之间的 Lol 蛋白质差异选择性的杀死致病菌而不会伤害非致病菌。实验室小鼠研究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还显示 lolamicin 不会显著改变肠道微生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