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25日 17时11分 星期五
来自洋槐树下
在结束新冠疫情封锁政策后,全世界的碳排放正以比疫情前更快的速度增长。2023 年排放量增长 1.3% 达到 57.1 千兆吨二氧化碳当量,这一数字远高于 2010-2019 年期间的增长率,疫情前十年碳排放平均每年增长 0.8%。目前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仅略低于 2019 年创记录的 59.1 千兆吨峰值。联合国全球环境规划署本周四发表了《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除了土地使用所有温室气体排放源都在增加。随着经济继续从新冠疫情中复苏,2023 年公路运输排放量、石油和天然气基础设施如管道泄漏以及工业排放量都在快速增长,而航空排放量增长了 19.5%。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23日 15时18分 星期三
来自基因突变
一颗 2014 年在南非发现的巨大陨石造成了史上最强大的海啸,让整个海洋为之沸腾。被称为 S2 的陨石比我们所熟知的导致恐龙灭绝的陨石要大得多。6600 万前撞击地球的陨石宽 10 公里,高度与珠穆朗玛峰差不多。相比下, S2 宽 40-60 公里,质量比它大 50-200 倍。S2 的撞击发生在 30 亿年前的地球早期,当时的地球是一个水世界,多块大陆伸出海面。科学家发现,S2 除了造成巨大的破坏外,还帮助了地球早期生命的茁壮成长。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17日 23时58分 星期四
来自飞行村
有观点称,鱼类养殖是一种可持续的食物来源,能在保护野生鱼类种群的同时,帮助养活全球日益增长的人口,但事实并非如此。研究人员发现,为养殖鱼类而捕杀的野生鱼类数量比先前的估计高出 27% 至 307%。养殖食肉鱼类所需的野生鱼重量远远超过通过养殖获得的重量。例如生产 1 公斤养殖三文鱼可能需要消耗 4 到 5 公斤的野生鱼类。此外,增加食肉鱼类饲料中的植物性产品比例,或者养殖杂食性或草食性鱼类,也会引发一系列新问题。如果本应供人类食用的植物性食物被用于养鱼,那么生产鱼饲料将需要更多的土地和水资源,从而导致诸如森林砍伐等问题。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15日 18时08分 星期二
来自盲点
赞比亚有着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湖——Lake Kariba,它的面积是三峡水库的四倍,长逾 223 公里,宽 40 公里。该人工湖的水电是赞比亚八成的电力来源,但最近严重的干旱导致了高 128 米的大坝几乎完全暴露,水位是如此之低以至于六台涡轮机只有一台能运行,发电量不到正常水平的十分之一,导致赞比亚人遭遇了严重的电力短缺,最好的时候每天也只有几小时的供电,部分地区有时候断电长达数天。电力危机对赞比亚的打击高于 COVID-19 疫情期间的封锁。非洲地区对全球暖化的贡献最小,但却最容易受到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南部非洲今年遭遇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赞比亚等国已宣布了国家灾难,正寻求援助。莫桑比克、马拉维、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和刚果等国水电也是最主要的电力来源,极端气候让对水电的依赖不再具有可持续性。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10日 18时25分 星期四
来自穿越时空的少女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最新的《Living Planet Report 2024 》报告称,野生动物数量过去 50 年平均减少了 73%。报告发现,栖息地退化和丧失是野生动物面临的最大威胁,其次是过度开发、入侵物种、疾病、气候变化和污染。报告警告,自然丧失和气候变化正迅速将世界推向无法逆转的临界点,亚马逊雨林可能会崩溃,无法再锁碳和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

维基百科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09日 17时50分 星期三
来自杜马岛
2010 年 12 月 22 日上午,伦敦人 Nick Webb 在维基百科上创建了“遥远未来的时间线”条目,在前言中他指出,虽然未来会发生的事件充满变数,但当前的科学技术已可以大致预测、估算到一些会在遥远未来发生的事件。他提议按时间顺序建立一个此类基本确定事件的列表。14 年后,逾千名社区志愿者将列表从最初的 33 个扩展到 160 个事件,其中包括宇宙的热寂。遥远未来的时间线提醒我们,即使我们世界看起来最不会变化的特征也是短暂的,1100 年后地球的轴将指向一颗新北极星。25 万年后夏威夷—天皇海山链最年轻的火山罗希海底山会探出海平面成为新火山岛。100 万年后大金字塔会被侵蚀。1000 万年后地球各大洲会逐渐漂移形成一个新的盘古大陆。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08日 14时06分 星期二
来自异形博恩
中外地质学家认为,珠穆朗玛峰之所以如此高,部分原因是两条古老的河流流经喜马拉雅山脉,在大约 8.9 万年前汇合在一起。由此产生的侵蚀带走了如此多岩石和土壤,以至于珠穆朗玛峰隆升了 50 米之多。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地质学家 Matt Fox 解释说:“随着质量的消减,地球的外壳会缓慢上升。这增加了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9 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距离 8611 米高的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不远。该山脉还包含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8586米)。印度与亚洲其他地区的持续碰撞推动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升高。 研究认为,珠穆朗玛峰极高的部分原因在于附近的阿润河。地质学家认为阿润河曾经有过不同的河道,侵蚀了山脉,直到与一条向北的河流汇合。Fox 说,这种事件被称为河流捕获或河流袭夺。他们的模型表明,阿润河袭夺事件发生在 8.9 万年前。从那时起,阿润河迅速侵蚀了河道,带走了大量沉积物。从这个质量中“释放”出来,地壳可以缓慢地隆升。研究团队估计,这种“均衡反弹”使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增加了 15 到 50 米。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04日 22时38分 星期五
来自开普勒62号4:先行者
活跃太阳黑子区域 AR3842 连续释放出两个 X 级耀斑,强度分别为 X7.1 和 X9.1。两大耀斑向地球方向喷出了日冕物质抛射(CME),前者于 10 月 4 日抵达地球,强度更大的后者将于 10 月 6 日抵达地球。两个 CME 预计会引发 G3 级强地磁风暴,中纬度地区会出现极光。X9.1 是 2017 年 9 月 X8.2 级耀斑以来的最强耀斑,是当前 25 太阳周期的最强耀斑。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10月03日 23时47分 星期四
来自迷宫之屋
科学家证实,6600 万年前地球先后遭到两颗小行星撞击,其中一颗消灭了恐龙,另一颗体积略小,在西非海岸附近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科学家认为这颗小行星撞击后在大西洋形成了至少 800 米高的海浪。英国 Heriot-Watt 大学的 Uisdean Nicholson 博士在 2022 年发现了 Nadir 陨石坑,但当时形成原因未知。现在 Nicholson 博士及其同事确信它是一颗小行星撞击海底形成的,但撞击时间不确定,可能是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小行星之前或之后。造成 Nadir 陨石坑的小行星直径在 450-500 米之间。研究报告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上。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30日 00时23分 星期一
来自人猿泰山之米甸探险
森林是地球的肺,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是人类通过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六倍。但森林储存的大部分碳会通过树木的分解而重新回到大气层。如果能延迟树木的分解?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低技术廉价的碳储技术——在恰当的条件下埋藏木头可以将人类产生的一部分二氧化碳储存在地下数千年之久。研究人员估计,埋藏在地下的木材每年可吸收 100 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能源年碳排放量的愈四分之一。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29日 22时36分 星期日
来自计算群星
《通讯-地球与环境》上的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显示,自 1970 年以来,南美洲部分地区每年同时发生极端炎热、干旱和高火灾风险的天数增长到过去的 3 倍之多。南美洲的变暖速度和全球平均水平相似,但这片次大陆的部分区域同时出现多种极端气候的风险更高,此类复合型极端事件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更大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同时发生极端事件的频率在整个南美洲大陆都有增加,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边界、北亚马孙和中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流域北部,这种情况增多得尤为显著,从每年少于 20 天增加到多达 70 天。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29日 18时28分 星期日
来自小无知气球旅行
自 1990 年以来,全世界各大洲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呈升趋势。南欧的儿童肥胖率约 10%-15%,东欧国家略低,但正快速赶上。亚洲儿童占到了全球 5 岁以下儿童超重的近半数,非洲占四分之一,拉丁美洲五分之一 20 岁以下未成年人超重。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儿童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双重挑战。超重和肥胖带来的后果是儿童高血压和 2 型糖尿病等问题。发表在《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Journal》期刊上的研究警告,增加日常体育锻炼对儿童超重和肥胖率无法产生重大影响,原因是超重和肥胖主要是高糖食品以及超加工食品导致的。研究人员建议学校从菜单里移除超加工食品,他们指出超加工食品占到了美国儿童饮食的近七成,而全球 2 岁以下儿童的超加工食品消费量正在上升。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25日 14时29分 星期三
来自第一日
根据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全球三分之一儿童近视。研究人员分析了涉及 50 个国家愈 500 万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近视率在 1990-2023 年间增加了两倍——达到了 36%。近视与遗传,以及长时间处于室内,上学时间太早相关。亚洲的近视率最高,日本 85% 的儿童和韩国 73% 的儿童近视,中国和俄罗斯愈 40% 的儿童近视。巴拉圭和乌干达近视水平最低,近视率约为 1%。英国、爱尔兰和美国都在 15% 左右。女孩和年轻女性的近视率可能高于男孩和年轻男性,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较短。眼科专家建议,为减少近视儿童每天应至少在户外活动两小时。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23日 22时20分 星期一
来自拥王者的女儿
地震学家起初认为仪器有故障。地震监测站于 2023 年 9 月监测到的信号与地震或火山爆发特有的频率不匹配。然而全世界的监测器都侦测到了持续九天、每 92 秒脉动一次的信号。这一神秘信号被称为 unidentified seismic object(或 USO)。一年后,科学家认为他们破译了 USO——格陵兰岛东部因气候变化发生的山体滑坡引发了海啸,海啸在狭窄的峡湾内来回翻腾了九天。这一事件展示了气候变化如何以隐蔽的方式重构我们的世界。气候变化的后果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可预测的、可测量的或可解释的。我们正进入一个气候不确定的新时代。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23日 11时05分 星期一
来自总门谷
在太阳系中,土星凭借其宽阔绮丽的星环成为最美丽的行星之一。发表于《地球和行星科学快报》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也曾拥有星环。研究指出,4.66 亿年前,在险些与一颗小行星相撞后,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星环,并持续了数千万年,这可能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人员首先确定了位于世界各地的 21 个形成于 4.66 亿年前奥陶纪撞击高峰时期的陨石坑遗址。这些陨石坑是星环内较大的星体碎片被抛出轨道后撞击地球形成的。考虑到板块构造引起的大陆运动,研究人员追溯了这些撞击点 4.66 亿年前的位置,发现它们都位于赤道附近。而这与星环的存在是一致的,因为通常星环形成于行星赤道上方。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22日 22时55分 星期日
来自2010:太空漫游
过去几个世纪,蜿蜒曲折的河流一直被拉直。在英国,97% 的河流被堰等人工屏障分割,平均每 1.5 公里至少有一个人工屏障。但拉直河流扰乱了水的流动,破坏水生栖息地和水质,增加了洪水风险。野生动物保护信托和野生鸟类和湿地基金会(WWT)的专家 Tom Hayek 解释说,曲折的河流改变水速和水量,减少了向下游移动的水量。河流越曲折水速就越慢,但如果河流是直的那么水就会快速直流而下,增加洪涝风险。恢复河流的自然曲线有助于减少洪水的影响,但无法预防巨大的洪水。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19日 23时50分 星期四
来自头号书迷
世界最大排放国的排放可能提前达到峰值,远早于此前承诺的 2030 年。分析师 Dave Jones 表示,一旦中国的排放达到峰值,全世界的排放可能很快也会达到峰值。跟踪中国排放的分析师 Lauri Myllyvirta 通过分析来自中国政府、行业机构和商业公司的能源、工业和海关数据计算每月二氧化碳排放量。自 3 月以来,中国排放量一直在下降。这表明 2023 年中国的碳排放可能达到了峰值。驱动排放下降趋势的主要是清洁能源的增长。中国的排放此前发生过波动, 2013-2016 年减少煤炭使用推动了中国排放下降,但之后煤炭恢复增长后排放也恢复了增长。分析师表示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知道排放下降是短期还是长期现象。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19日 17时35分 星期四
来自树上银花
《自然·地球科学》最新建模研究显示,在高排放场景下,未来 20 年里全球 70% 的人口可能都会经历极端天气。但科学家认为,如能实行有力缓解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受影响比例预计可减少至全球人口的 20%。位于挪威的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团队使用大型气候模型模拟集合,研究了极端降雨和气温在未来 20 年的变化率。他们估计,在高排放场景下,大部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含 70% 的全球人口)未来 20 年将经历较高的极端气候和降雨变化率。但在有力缓解排放的场景下,受这些趋势影响的全球人口将减少至 20%。研究指出,世界大多数地方都会经历工业革命前不太可能发生的气温变化趋势。北方高纬度、亚洲南部和东部以及赤道非洲也会经历急速的降水变化。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14日 23时53分 星期六
来自伊甸
地球经历过很多不同的地质阶段,其中之一被称为“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整个地球被冰雪覆盖。但雪球地球何时发生仍是未解之谜。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苏格兰的一块露出地面的岩石中发现证据,表明地球是在大约 7.17 亿年前从热带地质阶段过渡到雪球地质阶段。为何地球会变成为冰雪之球?原因可能是太阳辐射突然减少导致地球经历了一次漫长的冬天,引发了雪球效应。辐射减少,形成了更多的冰,冰将照射到地球上的阳光反射到太空,导致其继续变冷,形成了更多的冰。地球大约是在 6.35 亿年前开始解冻。

地球
Wilson(42865)
发表于2024年09月06日 15时49分 星期五
来自总门谷
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机构(CCCS)的数据,2024 年 8 月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 8 月,与 2023 年 8 月并列第一,平均地表气温为 16.82°C,比 1991-2020 年 8 月平均气温高 0.71°C,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1.51°C,过去 14 个月有 13 个月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1.5°C(7 月高 1.48°C)。过去 12 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 12 个月,比 1991-2020 年平均气温高 0.76°C,比 1850-1900 年工业化前平均气温高 1.64°C。全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北半球夏季,2024 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