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ot新版网站常见问题,请点击这里查看。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4日 14时58分 星期一
来自约翰的预言
看不见的微塑料通过空气扩散到全球。早稻田大学环境化学教授 Hiroshi Okochi 称,最近的研究表明空气传播的塑料污染正以惊人速度扩散。空气传播的微塑料直径小于 2.5 微米。Okochi 团队在 2023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富士山顶云层中的水每升含有 6.7 个微塑料颗粒。德国和瑞士的团队报告,他们在北极每升雪中发现了逾万个微塑料颗粒。这些微塑料可能是通过空气传播随雪沉积。尽管在人体各部位都发现微塑料,但目前尚不清楚空气中的塑料颗粒对健康的影响。1 微米或更小的通过空气传播的塑料颗粒被认为能到达肺泡。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在 13 名接受肺部手术的患者的肺组织样本中,有 11 份检测到了微塑料。其中肺下部的微塑料含量最高。人每天呼吸超过 2 万次,一生累计呼吸 6-7 亿次。Okochi 表示人类不可避免的会吸入空气中的微塑料,但因为看不见所以也丝毫不知。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2日 22时30分 星期六
来自异星战场
在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打击下,伊朗总统 Masoud Pezeshkian 周四表示德黑兰已经无法承担首都之职,伊朗别无选择只能迁都。伊朗官员考虑将首都迁至南部沿海地区。但专家表示此举并不能改变近千万德黑兰居民的现状,他们正遭受数十年来供水量持续下降带来的后果。伊朗几个世纪以来多次迁都,这次是首次因为生态灾难而迁都。康奈尔大学社会科学家兼城市规划师 Linda Shi 表示: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但它却是一个方便的借口,可用于逃避糟糕政治决策的责任。至少从 2008 年起,科学家就警告,伊朗城市和农业无节制抽取地下水正迅速耗尽该国的蓄水层。蓄水层每年损失约 17 亿立方米的水。气候变化确实是方便的借口。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21日 18时18分 星期五
来自神秘世界的人
根据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通过追踪月球和地球岩石中的铁同位素指纹,试图揭开月球神秘前身起源之谜的研究人员为月球起源于内太阳系的观点增添了证据。研究结果披露,忒伊亚(Theia)——这颗因与地球相撞而形成月球的火星大小的行星体的诞生处可能比地球更靠近太阳。月球被认为是在太阳系形成后约一亿年时因忒伊亚与早期地球碰撞而形成的。大多数关于这一过程的模型提示,月球主要由来自这颗远古撞击体的物质构成。如果忒伊亚的同位素组成与地球不同,那么月球的同位素组成也应该与地球不同。这种同位素差异可揭示某行星体在太阳系中的起源处,从而可为了解忒伊亚的诞生处提供线索。然而对月球岩石的分析表明,月球和地球在许多元素的同位素组成上几乎等同。尽管有多种模型竞相尝试对这种相似性做出解释,但由于缺乏清晰的同位素差异以及其成因尚不确定,因此要确认忒伊亚最初形成于何处颇具挑战性。最新分析结果显示,地球和月球的铁同位素组成如出一辙,忒伊亚可能起源于内太阳系,其形成位置甚至比原地球更接近太阳。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19日 23时51分 星期三
来自团圆奇遇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周二发布的《2025 年世界城市化前景:成果摘要》报告显示,全球 82 亿人口中已有45% 居住在城市地区,随着世界持续城市化,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攀升。报告指出,1950 年全球总人口 25 亿中仅有 20% 居住于城市。到 2050 年,预计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增长将发生在城市,其余增长则分布于城镇。报告显示,自 1975 年以来全球特大城市数量已实现四倍增长,从 8 座激增至 33 座,其中 19 座位于亚洲。拥有近4200万居民的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位居全球人口最多城市之首,孟加拉国达卡(约 4000 万人口)和日本东京(3300 万人口)分列二、三位。埃及首都开罗是跻身榜单前十的唯一非亚洲城市。预计到 2050 年,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达累斯萨拉姆(坦桑尼亚)、哈吉普尔(印度)和吉隆坡(马来西亚)的人口将突破千万大关,使特大城市总数增至 37 座。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16日 00时37分 星期日
来自少年地球护卫队:地球人觉醒
根据 Climate Action Tracker 的最新报告,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预计将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 2.6C。世界各国在减排上仍然做得不够多,而与此同时化石燃料排放量今年将增长约 1% 创历史新高,虽然其增长速度过去几年已下降逾 50%。过去十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排放量每年增长 0.8%,而前十年则为每年 2.0%。可再生能源的加速部署已接近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年增长,但尚未超过。新的分析还显示,地球的天然碳汇正在减弱。科学家表示,全球暖化和树木砍伐的双重影响使东南亚和南美洲大部分地区的热带森林从二氧化碳的吸收源转变为排放源。报告预测 2025 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 425ppm,而工业化前为 280ppm。如果碳汇没有减弱,二氧化碳浓度应能降低 8ppm。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13日 16时41分 星期四
来自森林送信人
冰岛气候部长表示,冰岛政府将大西洋洋流系统可能的崩溃视为国家安全风险和生存威胁,允许政府着手制定应对最坏情境的策略。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或 AMOC)将热带暖水向北输送至北极,有助于维持欧洲冬季气候温和。但随着气温升高北极冰盖加速融化,融化的冰水涌入海洋,可能会扰乱洋流的流动。AMOC 的潜在崩溃,可能引发现代版的冰河期,导致北欧冬季气温骤降。AMOC 曾在上一次冰河期前崩溃过。

长城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11日 15时51分 星期二
来自帕迪多街车站
分析显示中国 CO2 排放量连续 18 个月持平或下降。这可能意味着作为全球最大的排放国,中国提前实现了 CO2 排放量达到峰值的目标。今年第三季度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分别增长 46% 和 11%,意味着即使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中国能源行业的排放量也能保持平稳。今年前九个月,中国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 240GW,新增风能装机容量 61GW,有望在 2025 年再次刷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纪录。去年中国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 333GW,超过世界其它地区总和。数据还显示,部分经济领域的排放量逆势增长:第三季度石油需求和交通运输行业排放量下降 5%,但塑料等化学品产量激增导致其它领域排放量增长 10%。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10日 14时53分 星期一
来自少年地球护卫队:决战外星人
伊朗尤其是首都德黑兰正遭遇空前的旱情,降雨量创历史新低,水库几乎干涸,官员呼吁民众节约用水,总统 Masoud Pezeshkian 警告如果旱情短期内无法缓解,德黑兰可能实行限水,而如果限水不起作用,可能不得不疏散德黑兰。气象官员表示未来 10 天内预计不会有降雨。Latian 水坝是德黑兰主要水源之一,目前水库蓄水量不足 10%。附近的 Karaj 水坝情况类似。Karaj 水坝负责人 Mohammad-Ali Moallem 表示,今年降雨量相比去年减少了 92%,水库蓄水量只剩下 8%,大部分是无法使用的“死水”。伊朗第二大城市马什哈德也面临类似的旱情。德黑兰、Karaj 和马什哈德共有逾 1600 万人口。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07日 14时05分 星期五
来自西塔甘达
根据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2023 年前所未有的热浪和干旱将亚马逊湖泊变成了浅层微沸盆地,其中一个湖泊的水温飙升至 40 摄氏度 (ºC) 以上,水位也骤降至历史最低点。极端高温的影响范围广泛:波及与外界隔绝的偏远河岸社区,并导致鱼类和濒危亚马逊河豚群体性死亡。这些发现证实了亚马逊地区缺乏监测的湖泊与河流的升温趋势令人担忧,预示着气候变化对全球热带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剧。研究人员分析了 2023 年亚马逊中部地区 10 个湖泊在干旱期间的水温测量数据。研究发现,10 个湖泊中有 5 个的日间水温高得异常:超过 37 ºC。其中特费湖(Lake Tefé)浅水区的水温在其深达 2 米的水体中飙升至 41ºC——比一般温泉浴的水温更高。亚马逊地区的湖泊一直在快速暖化——在过去 30 年左右的时间内,其升温速度约为每十年 0.3 至 0.8 ºC(比全球平均速度更快)。在 2024 年的亢旱之时,该地区许多湖泊面积也急剧缩小,其中特菲湖面积缩减了 75%,巴达霍斯湖(Badajós Lake)面积则锐减了 9 成。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1月04日 18时09分 星期二
来自终极之门
根据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南极一冰川在两个月内缩小近一半,创下了现代历史上最快的冰川退缩速度。其退缩方式可能会对全球海平面上升产生重大影响。Hektoria 冰川位于南极半岛,属于接地冰川而不是漂浮冰川,此类冰川每年的退缩速度不超过几百米。但在 2022 年 11-12 月,Hektoria 冰川退缩了 8 公里。如果南极洲更大的冰川以类似的速度退缩,可能会对海平面上升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南极洲的冰量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 58 米。上一次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冰川融化是在大约 15000 至 19000 年前,当时正处于上一个冰川时代结束全球变暖的时期。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0月28日 23时00分 星期二
来自少年地球护卫队:潜入重力城
一项研究发现,人类的生物量迁移可能达到所有野生陆地哺乳类、鸟类和陆生节肢动物总和的 40 倍以上。而另一项研究发现,野生哺乳动物的生物量自 1850 年以来已减少逾半,海洋哺乳类生物量下降尤其多——约 70%,主要源于较大物种的衰退,如蓝鲸、座头鲸、长须鲸和抹香鲸等。这些发现为全球迁移和动物生物量经时变化的构成带来了新见解。迁移性是动物的一个本质特征,通过觅食、迁徙和营养物质运输塑造生态系统。人类同样会广泛迁移,无论是步行还是借助飞机、火车和汽车等交通手段。比较生物量的迁移——定义为体重与迁移距离的乘积——能直接地衡量人类和动物活动的规模。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0月28日 13时47分 星期二
来自布兰尼肯夫人
芬兰生育率降至每名妇女生育不到 1.3 个孩子,在所有北欧国家中最低,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更替所需的每名妇女生育 2.1 个孩子。自 2010 年以来,芬兰生育率下降了三分之一。芬兰社会保险机构 Kela 开始在 8 月而不是春季发放 2025 年的“婴儿礼盒”(装满衣物等婴儿用品),因为 2024 年的礼盒有很多无人认领。芬兰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令研究人员感到困惑,因为该国为父母双方提供带薪育儿假、儿童保育补贴和国民医保。Kela 研究经理 Anneli Miettinen 表示优秀的家庭政策已不足以解释北欧国家生育率的下降。移民抵消了部分人口流失,但官员担心劳动力人口萎缩和养老金体系的压力。研究显示,年轻人很多都渴望建立家庭和生育三个孩子,但年轻一代难以建立恋爱关系,难以专注于教育和事业,推迟了生育计划。部分研究人员将难以建立恋爱关系归咎于科技减少了身体接触。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0月24日 20时19分 星期五
来自全面启动
根据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2023 年创纪录的海洋热浪导致佛罗里达州近乎所有极度濒危的鹿角珊瑚属(Acropora)珊瑚群体死亡,标志着该物种在佛罗里达珊瑚礁中已功能性灭绝。这些发现对快速暖化海洋中的珊瑚生态系统的未来敲响了灾难性的警钟。海洋热浪等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它们正在严重破坏全球生态系统的健康、结构和复原能力。珊瑚礁是海洋环境中对热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数十年来一直因海洋温度的上升而导致大规模白化和死亡。研究显示,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事件中,佛罗里达的珊瑚礁经历了该地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海洋温度,其峰值为 2023 年 7 月时的 32.3 摄氏度。随着这波热浪的持续,到 2024 年 3 月,佛罗里达群岛和干龟群岛的 97.8% 至 100% 的掌状鹿角珊瑚和鹿角状鹿角珊瑚群落死于长期极度的热应激。北部区域的珊瑚死亡率较低(37.9%),这可能是由于佛罗里达东南部海域的水温较低。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0月23日 14时49分 星期四
来自伊卡狛格
本周新德里的空气污染达到了五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排灯节(又名光明节)烟花和农田焚烧共同作用,让这座城市笼罩在有毒雾霾之中。本周德里部分地区的 AQI 指数超过 500,还有部分地区的 PM2.5 和 PM10 浓度峰值达到 1800,比 WHO 认定的健康水平高 20 倍。为了减少空气污染,自 2020 年以来德里禁止在排灯节期间出售和燃放烟花,但今年初执政的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BJP)向最高法院申请放宽禁令,称需要在传统和环保之间取得平衡,允许燃放“绿色烟花”——此类烟花比传统烟花的污染排放降低约 30%。法官批准了人民党的要求。于是本周的排灯节烟花推动空气污染达到了五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0月22日 21时55分 星期三
来自飞向阿尔孔
根据智库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的年度报告《State of Climate Action》,尽管各国正致力于转向清洁能源,但 2024 年的全球煤炭使用量仍然创下了历史新高。世界各国未能实现其设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仍在持续上升,尽管增速有所放缓。虽然大部分政府承诺将逐步减少煤炭使用,但部分国家仍然在继续推进煤炭,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庆祝今年煤炭产量突破 10 亿吨,而美国总统唐特朗普则宣布支持化石燃料,试图叫停可再生能源项目。好消息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呈指数级增长。去年出售的新车中,逾五分之一是电动汽车。在中国,这一比例则接近一半。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0月21日 20时24分 星期二
来自八十天环游地球
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罗格斯大学和中山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同时遭遇海平面加速上升和地面加速下沉。研究人员称这种现象在全新世地质记录中以前从未观察到过。中国东南沿海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研究人员分析了过去 11,700 年海平面上升速度。海平面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因冰川融化推动海平面快速上升,之后从 4200 年前到 19 世纪中叶海平面变化趋稳,自 1900 年以来海平面上升速度超过了过去 4000 年任何一个世纪。在海平面加速上升的同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还面临人为的地面加速沉降,大规模城市化导致的地面沉降速度远高于海平面上升速度,如潮州、福州、绍兴、汕头、杭州等城市沉降速度数倍于海平面上升速度。双重效应增加了该地区的洪涝风险。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0月21日 11时24分 星期二
来自拥王者的女儿
冰岛首次在野外发现蚊子。Björn Hjaltason 在 Facebook 群组 Insects in Iceland 报告了他的发现,利用昆虫陷阱他在 10 月 16 日捕获了一只雌性环跗脉毛蚊(Culiseta annulata),之后他又捕获了两只,这些蚊子被送到了冰岛的自然历史研究所,昆虫学家 Matthías Alfreðsson 表示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这是首次在野外发现蚊子,此前偶尔发现的蚊子是搭乘飞机抵达冰岛的。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0月17日 16时01分 星期五
来自图书馆员与黄金锅
1990 年代格陵兰冰盖和北极其它地区因全球暖化而加剧融化,但南极洲冰盖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今天的情况发生了改变。研究发现,南极洲的冰盖、冰川、浮冰架以及海冰与北极一样易受气候暖化影响。卫星数据和实地观测发现,南极洲出现了类似格陵兰岛的加剧融化迹象:冰原表面融化加剧,冰川移动加快,海冰减少。科学家警告,南极洲快速格陵兰化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包括海平面加速上升以及降雨和干旱模式的显著变化。南极冰盖面积约 1400 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超过 1.6 公里,蕴藏着地球 61% 的淡水,如果全部融化,足以使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约 58 米。冰盖面积较小的西部尤其脆弱,其冰量足以使海平面上升逾 3 米。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0月17日 15时15分 星期五
来自2010太空漫游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最新报告《WMO温室气体公报》,2024年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水平再创新高,加剧地球气温长期上升。源自人类活动的持续CO2排放和野火激增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加上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等“碳汇”对CO2的吸收减少,有可能导致气候恶性循环。自 1960 年代以来,CO2 增速已达三倍,2011-2020 年的十年间,年均增幅从每年 0.8ppm 加速到每年 2.4ppm。2023 年到 2024 年,全球 CO2 平均浓度增幅飙升到了 3.5ppm,这是自 1957 年开始现代测量以来的最大增幅。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第二和第三重要的长寿命温室气体)的浓度也已升至创纪录水平。

地球
Edwards(42866)
发表于2025年10月16日 17时46分 星期四
来自时空折叠
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 Climate Change Committee (CCC)警告政府需要为 2050 年全球气候上升 2 摄氏度做准备。准备不足可能会在未来产生严重的经济和健康后果。气候委员会称,全球变暖 2 摄氏度将对英国的天气产生重大影响,极端事件将变得更频繁和普遍。英国可能会遭遇更多热浪、干旱和洪水,野火季节可能会持续到秋季。由于气候变化,英国天气模式已经在发生变化,2025 年英国气象局确认了四次官方认可的热浪,这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季。由于人为气候暖化,未来出现与 2025 年夏季相似炎热或更炎热夏季的可能性要高得多。